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9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9-10页 |
第二节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介绍 | 第10-15页 |
1.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2.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过程 | 第11-12页 |
1.2.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参数 | 第12-15页 |
第三节 有机光伏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38页 |
1.3.1 非富勒烯受体分子的特点 | 第15页 |
1.3.2 代表性的非富勒烯受体体系 | 第15-38页 |
第四节 课题的提出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基于卤素取代的双氰基茚满二酮的有机非富勒烯受体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39-73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1-43页 |
2.2.1 原料与试剂 | 第4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41-43页 |
第三节 目标受体分子的合成及性质表征 | 第43-52页 |
2.3.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43-47页 |
2.3.2 目标分子的化学结构表征 | 第47-52页 |
第四节 受体分子F-H,F-F,F-Cl和F-Br的结构优化及光电性质研究 | 第52-60页 |
2.4.1 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结构优化 | 第52-53页 |
2.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53-55页 |
2.4.3 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55-57页 |
2.4.4 荧光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2.4.5 热力学特性表征 | 第58-60页 |
第五节 基于F-F、F-Cl和F-Br受体分子的光伏器件性能研究 | 第60-72页 |
2.5.1 器件的制备和测试条件 | 第60页 |
2.5.2 光伏器件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0-64页 |
2.5.3 外量子效率(EQE)的测试 | 第64-65页 |
2.5.4 活性层形貌分析 | 第65-70页 |
2.5.5 电荷迁移率的测试 | 第70-72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三章 基于稠环骨架结构的A-Q-D-Q-A型红光区受体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 第73-94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73-75页 |
第二节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75-76页 |
3.2.1 原料与试剂 | 第7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75-76页 |
第三节 F-TT-2F受体分子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76-81页 |
3.3.1 目标分子的合成路线 | 第76-80页 |
3.3.2 目标分子的化学结构表征 | 第80-81页 |
第四节 受体分子F-TT-2F的光电性质研究 | 第81-85页 |
3.4.1 紫外-可见光谱吸收性质研究 | 第81-82页 |
3.4.2 电化学分析 | 第82-84页 |
3.4.3 热力学特性表征 | 第84-85页 |
第五节 基于F-TT-2F光伏器件性能的研究 | 第85-93页 |
3.5.1 器件的制备和测试 | 第85-86页 |
3.5.2 器件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86-89页 |
3.5.3 外量子效率的测试 | 第89-90页 |
3.5.4 活性层形貌分析 | 第90-91页 |
3.5.5 电荷迁移率的测试 | 第91-93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四章 论文总结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