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基于多元葬式复合的生态集约型城市骨灰安置空间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对象第11页
    1.3 文献和案例综述第11-17页
        1.3.1 我国殡葬改革及政策导向第11-13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及建筑实践第13-15页
        1.3.3 国内相关研究及建筑设计实践第15-17页
        1.3.4 对国内外研究及实践现状的评述第17页
    1.4 研究重点第17-18页
        1.4.1 探讨城市骨灰安置空间中公共性与私密性的问题第18页
        1.4.2 探讨骨灰存放模式的多元化问题,比较不同骨灰安置方式的密度容量及接受程度第18页
        1.4.3 探讨新型多元殡葬模式的骨灰安置空间复合化的问题第18页
    1.5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1 文献研究第18-19页
        1.5.2 案例研究第19页
        1.5.3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第19页
        1.5.4 设计研究第19页
    1.6 研究意义第19-21页
    1.7 研究框架第21-22页
第2章 城市骨灰安置空间及多元殡葬模式比较第22-42页
    2.1 骨灰安置空间第22页
    2.2 传统骨灰安置空间第22-27页
        2.2.1 传统墓园第22页
        2.2.2 纳骨塔第22-23页
        2.2.3 纪念陵园第23-27页
    2.3 传统骨灰安置空间现状问题第27-28页
        2.3.1 传统骨灰安置空间与殡葬文化落后于时代发展第27页
        2.3.2 殡葬模式单一化,密度容量与体验效果不能实现共好第27-28页
        2.3.3 城市边缘化,公共性利用率低第28页
    2.4 城市新型骨灰安置空间的要求第28-29页
        2.4.1 实现“厚葬”向“薄葬”观念的转化第29页
        2.4.2 增加群体纪念空间,同时满足个体纪念的表达第29页
        2.4.3 结合多元殡葬模式特点,优势互补,复合集约第29页
    2.5 新型骨灰安置空间第29-36页
        2.5.1 新型墓园第30页
        2.5.2 新型骨灰寄存建筑第30页
        2.5.3 多元殡葬模式第30-36页
    2.6 硬性指标及软性指标第36-41页
        2.6.1 硬性指标与硬性条件第36-37页
        2.6.2 软性指标与软性方式第37-40页
        2.6.3 软硬数据对比第40-41页
    2.7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多元殡葬模式的城市骨灰安置空间复合化研究第42-64页
    3.1 复合第42-44页
        3.1.1 多元殡葬模式的城市骨灰安置空间复合化概念定义解析第42-43页
        3.1.2 骨灰安置空间复合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43-44页
        3.1.3 复合空间特质第44页
        3.1.4 价值意义第44页
    3.2 现存国内多元殡葬模式的骨灰安置空间复合现状第44-46页
    3.3 公共景观或纪念空间与殡葬空间复合策略分析第46-48页
        3.3.1 公共景观或纪念空间与艺术墓葬空间复合第46-48页
        3.3.2 公共景观或纪念空间与生态葬空间复合第48页
    3.4 多种殡葬空间复合策略分析第48-62页
        3.4.1 与骨灰安置空间所处的场地自然环境复合第49-54页
        3.4.2 与骨灰寄存建筑空间复合第54-57页
        3.4.3 平面复合第57页
        3.4.4 平面单元组团式复合第57-60页
        3.4.5 立体复合第60-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城市新型骨灰安置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第64-98页
    4.1 新型墓园复合化设计研究——以南京殡仪馆二期墓园为例第64-79页
        4.1.1 项目概况第64-66页
        4.1.2 总平面布置要求第66-67页
        4.1.3 总平面规划布局第67-75页
        4.1.4 复合策略第75-78页
        4.1.5 小结第78-79页
    4.2 新型骨灰寄存建筑复合化设计研究——以二龙山骨灰寄存建筑为例第79-96页
        4.2.1 项目概况第79页
        4.2.2 项目现状第79-81页
        4.2.3 设计要求第81页
        4.2.4 二龙山骨灰寄存建筑方案设计第81-93页
        4.2.5 复合策略第93-95页
        4.2.6 小结第95-96页
    4.3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5章 结论第98-100页
    5.1 研究总结第98-99页
    5.2 问题与展望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图片来源第106-112页
附录第112-160页
作者简介第160-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fS的地铁车站人员安全疏散研究
下一篇: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流程再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