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区域视野下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1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逐渐提上日程 | 第13页 |
1.1.2 单体保护困难需要区域联动整体保护 | 第13页 |
1.1.3 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保护紧迫性突出 | 第13-14页 |
1.1.4 促进沈阳经济区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遗产区域理论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2 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工业遗产开发与利用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区域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区域的界定 | 第19-20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0-2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6.1 田野调查法 | 第22页 |
1.6.2 文献分析法 | 第22页 |
1.6.3 层次分析法 | 第22页 |
1.6.4 空间分析法 | 第22页 |
1.7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 第23-29页 |
2.1 工业遗产的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1.1 工业遗产概念 | 第23页 |
2.1.2 工业遗产景观概念 | 第23-24页 |
2.1.3 工业遗产斑块概念 | 第24页 |
2.2 遗产区域开发利用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2.1 大遗址保护 | 第24-25页 |
2.2.2 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划分 | 第25-26页 |
2.2.3 遗产区域理论 | 第26页 |
2.3 遗产区域开发利用相关案例 | 第26-28页 |
2.3.1 美国国家公园保护开发模式 | 第26-27页 |
2.3.2 英国保护区保护开发模式 | 第27页 |
2.3.3 西南三线工业遗产开发利用模式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遗产区域边界划定 | 第29-63页 |
3.1 遗产区域概念的界定 | 第29-31页 |
3.1.1 国际上对遗产区域概念的理解 | 第29页 |
3.1.2 中国国内遗产区域的相关概念 | 第29页 |
3.1.3 沈阳经济区遗产区域的概念界定 | 第29-30页 |
3.1.4 遗产区域的构成 | 第30-31页 |
3.2 遗产区域划定的目标与原则 | 第31-34页 |
3.2.1 划定目标 | 第31-32页 |
3.2.2 划定原则 | 第32-34页 |
3.4 遗产区域划定的依据 | 第34-59页 |
3.4.1 遗产点之间内在联系 | 第34-52页 |
3.4.2 遗产外部功能分析 | 第52-57页 |
3.4.3 遗产外部空间整合 | 第57-59页 |
3.4.5 区域边界要素的选定 | 第59页 |
3.5 遗产区域的确定 | 第59-62页 |
3.5.1 遗产区域数据库的建立 | 第59-61页 |
3.5.2 遗产区域的空间分布 | 第61-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遗产区域类型划分 | 第63-89页 |
4.1 遗产区域类型划分依据 | 第63-65页 |
4.1.1 遗产区域分类的目的 | 第63-64页 |
4.1.2 遗产区域分类的原则 | 第64页 |
4.1.3 遗产区域分类的视角 | 第64-65页 |
4.2 影响遗产区域类型划分主因素分析 | 第65-70页 |
4.2.1 层次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 | 第65-69页 |
4.2.2 遗产的历史价值对类型划分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3 遗产区域用地性质对类型划分的影响 | 第70页 |
4.3 遗产区域类型划分结果 | 第70-88页 |
4.3.1 遗产区域历史价值 | 第70-71页 |
4.3.2 遗产区域优势用地 | 第71-72页 |
4.3.3 最终分类的结果 | 第72-8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遗产区域保护与开发利用 | 第89-111页 |
5.1 沈阳经济区层面保护与开发利用驱动力分析 | 第89-94页 |
5.1.1 区位优势驱动力指导开发力度 | 第89-90页 |
5.1.2 交通条件驱动力控制受众范围 | 第90-92页 |
5.1.3 旅游资源驱动力——旅游主题指引 | 第92-94页 |
5.2 遗产区域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 | 第94-108页 |
5.2.1 居住导向型遗产区域保护与开发利用 | 第94-96页 |
5.2.2 商业导向型遗产区域保护与开发利用 | 第96-99页 |
5.2.3 工业导向型遗产区域保护与开发利用 | 第99-102页 |
5.2.4 公服导向型遗产区域保护与开发利用 | 第102-104页 |
5.2.5 景观导向型遗产区域保护与开发利用 | 第104-106页 |
5.2.6 交通导向型遗产区域保护与开发利用 | 第106-108页 |
5.3 保护与开发利用实施机制 | 第108-110页 |
5.3.1 根源上构建合作组织 | 第108-109页 |
5.3.2 启动时加强宣传教育 | 第109页 |
5.3.3 进程中强调公众参与 | 第109-11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6.1 论文研究结论 | 第111页 |
6.2 存在的问题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附录 | 第117-145页 |
作者简介 | 第14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 | 第145-147页 |
致谢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