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光催化 | 第10-13页 |
1.1.1 光催化机理 | 第10页 |
1.1.2 光催化应用 | 第10-11页 |
1.1.3 光催化剂的分类与改性方法 | 第11-13页 |
1.1.4 聚酰亚胺作为光催化剂载体的作用 | 第13页 |
1.2 聚酰亚胺概述 | 第13-17页 |
1.2.1 行业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1.2.2 聚酰亚胺的性能及应用 | 第15-16页 |
1.2.3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 第16-17页 |
1.3 聚酰亚胺/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 第17-22页 |
1.3.1 金属氧化物的性能及应用 | 第17-18页 |
1.3.2 金属氧化物的制备 | 第18-20页 |
1.3.3 聚酰亚胺/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20-21页 |
1.3.4 聚酰亚胺/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1.4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PI/Ce_2O_3-Cu0复合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4-34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2.3 离子交换法制备PI/Ce_2O_3-CuO复合薄膜 | 第25-26页 |
2.2.4 催化剂评价 | 第26-27页 |
2.2.5 复合材料表征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2.3.1 光催化剂活性及影响因素 | 第27-30页 |
2.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30-32页 |
2.3.3 催化剂的回用率考察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PI/Ce_2O_3-SnO_2复合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4-4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34-35页 |
3.2.3 离子交换法制备PI/Ce_2O_3-SnO_2复合薄膜 | 第35页 |
3.2.4 催化剂评价 | 第35页 |
3.2.5 复合材料表征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3.3.1 催化剂的活性及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3.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38-40页 |
3.3.3 光催化剂的回用考察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原位沉积法制备PI/In_2O_3-SnO_2复合膜及性能研究 | 第42-50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4.2.3 原位沉积法制备PI/In_2O_3-SnO_2复合薄膜 | 第43-44页 |
4.2.4 催化剂评价 | 第44页 |
4.2.5 复合材料表征 | 第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4.3.1 催化剂的活性及影响因素 | 第44-47页 |
4.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原位沉积法制备PI/In_2O_3-Fe_2O_3复合膜及性能研究 | 第50-58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5.2.1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5.2.2 实验试剂 | 第51页 |
5.2.3 原位沉积法制备PI/ In_2O_3-Fe_2O_3复合薄膜 | 第51-52页 |
5.2.4 催化剂评价 | 第52页 |
5.2.5 复合材料表征 | 第5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5.3.1 催化剂的活性及影响因素 | 第52-54页 |
5.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54-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