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11页 |
缩略语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1.2.1 钢制安全壳PCCS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2.2 混凝土安全壳PCCS研究概况 | 第16-21页 |
1.2.3 相态分离自然循环系统的流动不稳定性 | 第21-22页 |
1.2.4 分离式热管的启动 | 第22-2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2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配置及数学计算模型 | 第26-38页 |
2.1 AP1000核电厂简介 | 第26-30页 |
2.1.1 AP1000DECLG事故概述 | 第26-27页 |
2.1.2 AP1000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 | 第27-30页 |
2.2 程序简介和应用 | 第30页 |
2.3 数学物理模型 | 第30-36页 |
2.3.1 基本场方程模型 | 第30-32页 |
2.3.2 传热模型 | 第32-35页 |
2.3.3 压降模型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模型建立 | 第38-50页 |
3.1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方案 | 第38-40页 |
3.2 非能动冷却系统计算方法 | 第40-43页 |
3.2.1 非能动冷却系统换热模型 | 第40-41页 |
3.2.2 非能动冷却系统稳态计算 | 第41-43页 |
3.3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建模 | 第43-45页 |
3.4 模型可靠性及验证 | 第45-48页 |
3.4.1 节点敏感性分析 | 第45-46页 |
3.4.2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程序验证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瞬态特性分析 | 第50-64页 |
4.1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启动特性 | 第50-52页 |
4.2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瞬态运行特性 | 第52-58页 |
4.3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优势 | 第58-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76页 |
5.1 冷热源高度差的影响 | 第64-66页 |
5.2 热源功率的影响 | 第66-68页 |
5.3 冷却水池温度的影响 | 第68-71页 |
5.4 非能动冷却系统压力影响 | 第71-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6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76-80页 |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76-77页 |
6.2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 | 第8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学术会议目录 | 第88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