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

水力侵蚀作用下小区尺度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微生物学机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19-42页
    1.1 选题背景第19-2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0-32页
        1.2.1 土壤水力侵蚀过程与机制第20-22页
        1.2.2 土壤水力侵蚀生态环境效应第22-25页
        1.2.3 侵蚀影响下碳循环格局与定量评估第25-28页
        1.2.4 侵蚀影响下土壤有机碳动态过程与机制第28-30页
        1.2.5 土壤碳循环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其环境响应特征第30-32页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2-34页
        1.3.1 基于“黑箱”理论的碳收支估算存在不确定性第32-33页
        1.3.2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侵蚀的响应机制尚不明确第33页
        1.3.3 土壤微生物在侵蚀-碳矿化过程中的贡献机制有待研究第33-34页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34-42页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4页
        1.4.2 研究内容第34-35页
        1.4.3 关键技术第35-39页
        1.4.4 技术路线第39-41页
        1.4.5 创新点第41-42页
第2章 侵蚀坡面微生物对次降雨润湿的响应特征及其碳动态效应第42-61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2-48页
        2.1.1 研究区域概况第42-43页
        2.1.2 实验设计第43-45页
        2.1.3 样品采集第45页
        2.1.4 样品分析第45-47页
        2.1.5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47-48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48-59页
        2.2.1 润湿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响应特征第48-50页
        2.2.2 润湿作用下土壤微生物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响应特征第50-53页
        2.2.3 坡面侵蚀与沉积特征对微生物响应机制的影响第53-57页
        2.2.4 润湿作用下微生物与土壤有机碳动态关系机制第57-59页
    2.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3章 次降雨侵蚀事件对坡面微生物分布格局的影响及其碳动态效应第61-7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1-65页
        3.1.1 研究区域概况第61-62页
        3.1.2 实验设计第62-63页
        3.1.3 样品采集第63页
        3.1.4 样品分析第63-64页
        3.1.5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64-6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65-76页
        3.2.1 侵蚀作用下坡面土壤理化参数动态特征第65-67页
        3.2.2 侵蚀作用下坡面土壤微生物动态特征第67-69页
        3.2.3 侵蚀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动态的响应机制第69-71页
        3.2.4 侵蚀发生后短期内微生物动态的驱动影响因素第71-74页
        3.2.5 侵蚀后短期内土壤微生物动态影响机制及其与有机碳的关系第74-76页
    3.3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4章 侵蚀坡面次降雨侵蚀事件作用下碳矿化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第78-8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8-81页
        4.1.1 研究区域概况第78-79页
        4.1.2 实验设计第79-80页
        4.1.3 采样方法第80-81页
        4.1.4 样品分析第81页
        4.1.5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8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81-88页
        4.2.1 降雨侵蚀特征及土壤理化参数响应第81-84页
        4.2.2 侵蚀作用下不同耕作方式坡面碳矿化释放特征第84-86页
        4.2.3 侵蚀作用下碳矿化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第86-88页
    4.3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主导系统中微生物动态及其碳矿化特征第89-10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90-92页
        5.1.1 实验材料第90页
        5.1.2 实验设计第90-91页
        5.1.3 样品采集第91页
        5.1.4 样品分析第91页
        5.1.5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91-92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92-99页
        5.2.1 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含水率变化特征第92-94页
        5.2.2 不同粒径团聚体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第94-96页
        5.2.3 不同粒径团聚体系统中有机碳矿化特征第96-99页
        5.2.4 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碳矿化影响机制第99页
    5.3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6章 侵蚀影响下土地生产力多尺度响应特征及相关碳贡献机制第101-113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102-104页
        6.1.1 研究区域概况第102页
        6.1.2 实验设计第102页
        6.1.3 样品采集第102-103页
        6.1.4 样品分析第103-104页
        6.1.5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104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104-111页
        6.2.1 土壤理化性质的侵蚀响应特征第104-106页
        6.2.2 不同强度降雨侵蚀事件对免耕系统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第106-108页
        6.2.3 不同耕作方式作用下次降雨侵蚀事件对生产力的影响第108-111页
    6.3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结论与展望第113-116页
    结论第113-114页
    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31-133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第133-134页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内生菌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下一篇:人工微结构材料中电磁波时空特性的调控机理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