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 人工微结构材料简介 | 第16-19页 |
1.2.1 光子晶体 | 第17页 |
1.2.2 超常材料(metamaterials) | 第17-19页 |
1.3 人工微结构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 | 第19-26页 |
1.3.1 发展历史 | 第20-22页 |
1.3.2 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3.3 存在的争议 | 第25-26页 |
1.4 人工微结构材料调控电磁波空间相位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1.4.1 空间滤波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1.4.2 调控电磁波波前的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1.5 人工微结构材料调控电磁波时间相位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1.5.1 透射型 | 第31-33页 |
1.5.2 反射型 | 第33页 |
1.6 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33-35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 | 第35-47页 |
2.1 引言 | 第35页 |
2.2 经典的研究方法 | 第35-42页 |
2.2.1 平面波展开法 | 第35-38页 |
2.2.2 传输矩阵法 | 第38页 |
2.2.3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38-42页 |
2.3 S参数提取法 | 第42-44页 |
2.4 变换光学简介 | 第44-46页 |
2.5 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人工微结构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收敛的厚度条件 | 第47-56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由S参数提取等效电磁参数 | 第48-50页 |
3.2.1 二维光子晶体的等效电磁参数 | 第48-50页 |
3.3 等效电磁参数收敛的厚度 | 第50-54页 |
3.3.1 二维光子晶体的等效电磁参数收敛的厚度条件 | 第51-53页 |
3.3.2 渔网结构的等效电磁参数收敛的厚度条件 | 第53-54页 |
3.4 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二维三角格光子晶体的等效电磁参数 | 第56-66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导带的等效电磁参数 | 第57-61页 |
4.2.1 模型设计和色散分析 | 第57-58页 |
4.2.2 等效电磁参数的提取 | 第58-59页 |
4.2.3 等效电磁参数的分析 | 第59-61页 |
4.3 禁带的等效电磁参数 | 第61-65页 |
4.3.1 模型设计和色散分析 | 第62页 |
4.3.2 等效电磁参数的提取 | 第62-64页 |
4.3.3 等效电磁参数的分析 | 第64-65页 |
4.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基于人工微结构材料的变换平板产生具有任意轨道角动量的光束 | 第66-77页 |
5.1 引言 | 第66-68页 |
5.2 基本原理 | 第68-71页 |
5.2.1 螺旋光束基本特征 | 第68-69页 |
5.2.2 三维位相变换平板的设计 | 第69-70页 |
5.2.3 螺旋光束的产生 | 第70-71页 |
5.3 数值仿真验证 | 第71-75页 |
5.3.1 横向场与位相 | 第71页 |
5.3.2 折射率分布 | 第71-72页 |
5.3.3 轨道角动量产生的物理过程 | 第72-74页 |
5.3.4 具有任意轨道角动量光束的实现 | 第74-75页 |
5.4 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含缺陷—维光子晶体低通空间滤波器 | 第77-86页 |
6.1 引言 | 第77-78页 |
6.2 波矢选择特性分析 | 第78-82页 |
6.2.1 角谱/光谱随膜层周期的变化 | 第79页 |
6.2.2 角谱/光谱随折射率对比度的变化 | 第79-80页 |
6.2.3 角谱/光谱随入射角度的变化 | 第80-82页 |
6.3 样品制备、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2-85页 |
6.3.1 样品制备 | 第82-83页 |
6.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3-85页 |
6.4 小结 | 第85-86页 |
第7章 人工微结构材料的时域色散特性研究 | 第86-95页 |
7.1 引言 | 第86-87页 |
7.2 基本理论 | 第87-90页 |
7.2.1 色散基础 | 第87-88页 |
7.2.2 色散的确定方法 | 第88-90页 |
7.3 渔网结构的色散特性 | 第90-92页 |
7.4 一维光子晶体禁带反射相位的色散特性 | 第92-94页 |
7.5 小结 | 第94-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 第110-112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