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24页 | 
| 1.1 印刷电子技术 | 第10-15页 | 
| 1.1.1 印刷电子技术与传统硅基子技术的比较 | 第10-13页 | 
| 1.1.2 印刷电子技术和传统图文印刷的比较 | 第13页 | 
| 1.1.3 印刷电子的应用 | 第13-15页 | 
| 1.2 导电油墨的分类及导电机理 | 第15-17页 | 
| 1.2.1 导电油墨的分类 | 第15-16页 | 
| 1.2.2 导电油墨的导电机理 | 第16-17页 | 
| 1.3 影响油墨转移率的因素 | 第17-18页 | 
| 1.4 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原理及其分类与发展 | 第18-22页 | 
|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 2 承印物及丝网印刷工艺参数对导电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 第24-37页 | 
| 2.1 引言 | 第24-26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 2.2.2 PET薄膜的表面特性测试及印刷 | 第27-28页 | 
| 2.2.3 不同丝网印版网目数的印刷 | 第28页 | 
| 2.2.4 不同印刷速度、印刷压力条件的印刷 | 第28页 | 
| 2.2.5 不同压印角条件下的印刷 | 第28页 | 
| 2.2.6 方块电阻和厚度测试 | 第28-29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 2.3.1 PET膜表面特性对导电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 第29-32页 | 
| 2.3.2 网目数对导电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 第32页 | 
| 2.3.3 印刷压力与印刷速度对导电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 第32-35页 | 
| 2.3.4 压印角α对导电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3 导电油墨粘度及后处理对导电性的影响 | 第37-46页 |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 3.2.2 不同粘度导电油墨的配制 | 第39-40页 | 
| 3.2.3 不同粘度导电油墨的印刷 | 第40页 | 
| 3.2.4 不同干燥温度和时间对导电墨层的固化 | 第40-41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 3.3.1 导电油墨粘度对导电油墨转移率影响 | 第41-43页 | 
| 3.3.2 干燥温度和时间对导电墨层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导电墨层性能的表征及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 第46-53页 | 
| 4.1 引言 | 第46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9页 |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6-47页 | 
| 4.2.2 墨层附着力测试 | 第47-48页 | 
| 4.2.3 墨层的铅笔硬度测试 | 第48页 | 
| 4.2.4 墨层的刮痕测试 | 第48-49页 | 
| 4.2.5 墨层的耐磨测试 | 第49页 | 
| 4.2.6 墨层的耐醇测试 | 第49页 | 
| 4.2.7 墨层的耐弯折测试 | 第49页 | 
| 4.3 红外热成像仪对墨层发热性能的表征 | 第49-51页 | 
| 4.4 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 第51-5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 5.1 总结 | 第53页 |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