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综合管廊电缆火灾分析 | 第21-29页 |
2.1 综合管廊可燃物分析 | 第21页 |
2.2 电缆火灾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2.2.1 内部因素引起火灾 | 第22页 |
2.2.2 外部因素引起火灾 | 第22-23页 |
2.3 综合管廊电缆火灾发展阶段 | 第23-24页 |
2.4 电缆分类和电缆火灾特性分析 | 第24-25页 |
2.4.1 电缆分类 | 第24页 |
2.4.2 综合管廊电缆火灾特点分析 | 第24-25页 |
2.5 综合管廊电缆火灾危险性分析 | 第25-27页 |
2.5.1 热危险性 | 第25-26页 |
2.5.2 非热危险性 | 第26-27页 |
2.6 综合管廊灭火系统分析 | 第27-28页 |
2.6.1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 | 第27-28页 |
2.6.2 气溶胶灭火系统 | 第28页 |
2.6.3 超细干粉灭火系统 | 第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数值模拟理论和Pyrosim介绍 | 第29-36页 |
3.1 火灾模型的分类 | 第29-30页 |
3.2 Pyrosim理论基础 | 第30-33页 |
3.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0-31页 |
3.2.2 湍流模拟 | 第31-32页 |
3.2.3 燃烧模型 | 第32页 |
3.2.4 热辐射模型 | 第32-33页 |
3.3 Pyrosim简介 | 第33-34页 |
3.4 Pyrosim的建模步骤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综合管廊设计分析及模型的建立 | 第36-43页 |
4.1 综合管廊断面尺寸设计 | 第36页 |
4.2 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 | 第36-38页 |
4.3 工程概况及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4.4 模拟参数设置 | 第39-41页 |
4.4.1 网格设置 | 第39-40页 |
4.4.2 火源设置 | 第40-41页 |
4.4.3 测点和切片设置 | 第41页 |
4.4.4 电缆参数设置 | 第41页 |
4.5 工况设计 | 第41-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3-87页 |
5.1 工况一模拟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5.2 进风口采用采用机械进风,出风口采用机械排风 | 第48-62页 |
5.2.1 工况二模拟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5.2.2 工况三模拟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5.2.3 工况四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5.2.4 工况五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5.2.5 对比分析 | 第58-62页 |
5.3 进风口采用自然通风,出风口采用机械排风 | 第62-73页 |
5.3.1 工况六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3.2 工况七模拟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5.3.3 工况八模拟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5.3.4 对比分析 | 第70-73页 |
5.4 进风口采用机械进风,出风口采用自然通风 | 第73-86页 |
5.4.1 工况九模拟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5.4.2 工况十模拟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5.4.3 工况十一模拟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5.4.4 对比分析 | 第82-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90页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