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开挖研究 | 第21-32页 |
2.1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法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2.2 深基坑支护结构常见形式和着重介绍土钉支护技术 | 第22-26页 |
2.2.1 排桩支护结构 | 第22页 |
2.2.2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 | 第22-23页 |
2.2.3 土钉墙式支护结构 | 第23-24页 |
2.2.4 内支撑式的支护结构 | 第24页 |
2.2.5 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护结构 | 第24-25页 |
2.2.6 深基坑土钉支护技术 | 第25-26页 |
2.2.7 深基坑土钉支护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支护机理 | 第26页 |
2.3 土压力的计算理论 | 第26-30页 |
2.3.1 土压力与支护结构位移的关系 | 第26-27页 |
2.3.2 土压力的计算理论 | 第27-30页 |
2.4 深基坑支护构造内力的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2.4.1 连续介质有限元法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置地·皖江四季项目深基坑工程支护方案研究 | 第32-47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2-37页 |
3.1.1 工程简介 | 第32页 |
3.1.2 周边环境 | 第32-33页 |
3.1.3 群体建筑概况 | 第33页 |
3.1.4 围护设计与坑中坑情况 | 第33-34页 |
3.1.5 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 第34-36页 |
3.1.6 不良地质情况 | 第36页 |
3.1.7 场内地下水情况 | 第36页 |
3.1.8 施工条件 | 第36-37页 |
3.2 基坑围护设计概况 | 第37-42页 |
3.2.1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 第37-39页 |
3.2.2 基坑支护典型剖面图 | 第39-41页 |
3.2.3 基坑降水方案 | 第41-42页 |
3.3 基坑总体施工顺序 | 第42-43页 |
3.4 基坑土方开挖方案 | 第43-44页 |
3.4.1 开挖原则 | 第43页 |
3.4.2 基坑施工顺序与流水段划分及土方分层 | 第43-44页 |
3.4.3 基坑开挖及支护 | 第44页 |
3.5 基坑排水方案 | 第44-45页 |
3.6 本基坑施工重点和难点 | 第45-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置地·皖江四季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47-64页 |
4.1 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介绍 | 第47页 |
4.2 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参数 | 第47-49页 |
4.3 有限元模拟的计算剖析 | 第49-63页 |
4.3.1 模型简化 | 第50页 |
4.3.2 模型边界的选取 | 第50-51页 |
4.3.3 材料参数方面的选取 | 第51-52页 |
4.3.4 基坑开挖过程简化 | 第52页 |
4.3.5 有限元模型 | 第52-54页 |
4.3.6 基坑土方开挖阶段模拟 | 第54-56页 |
4.3.7 数值计算的结果和分析 | 第56-62页 |
4.3.8 土钉的支护作用分析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深基坑的开挖监测分析 | 第64-68页 |
5.1 深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 | 第64-66页 |
5.1.1 监测的目的 | 第64页 |
5.1.2 深基坑工程监测的原则 | 第64-65页 |
5.1.3 该工程的监测的内容 | 第65页 |
5.1.4 监测预警 | 第65-66页 |
5.2 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 | 第66-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8-70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8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介绍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