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施工控制及温度效应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钢-混组合梁概述 | 第9-12页 |
1.2.1 钢-混组合梁构造及分类 | 第9-11页 |
1.2.2 钢-混组合梁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1 施工控制技术现状 | 第12-13页 |
1.3.2 施工控制目的及内容 | 第13-14页 |
1.3.3 温度场与温度效应 | 第14-17页 |
1.4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施工仿真及顶升影响研究 | 第18-3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8-19页 |
2.2 主要施工工序 | 第19-21页 |
2.3 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 | 第21-26页 |
2.3.1 技术标准 | 第21-22页 |
2.3.2 材料参数 | 第22页 |
2.3.3 计算方法及假定 | 第22-23页 |
2.3.4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3-24页 |
2.3.5 施工阶段划分 | 第24-26页 |
2.4 支点升降作用效果分析 | 第26-33页 |
2.4.1 支点升降作用原理 | 第26-27页 |
2.4.2 支点升降模型计算效应分析 | 第27-29页 |
2.4.3 不同支点升降顺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29-31页 |
2.4.4 不同升降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施工监测及影响分析 | 第34-58页 |
3.1 施工控制系统的建立 | 第34-37页 |
3.1.1 施工控制方法 | 第34页 |
3.1.2 施工控制原则 | 第34-35页 |
3.1.3 施工控制工况 | 第35-36页 |
3.1.4 现场控制情况 | 第36-37页 |
3.2 施工阶段线形控制分析 | 第37-46页 |
3.2.1 线形测点布设及控制频次 | 第37-38页 |
3.2.2 线形数值模拟结果 | 第38-40页 |
3.2.3 线形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40-46页 |
3.3 施工阶段应力控制分析 | 第46-56页 |
3.3.1 平截面假定分析 | 第46-52页 |
3.3.2 应力模拟计算结果 | 第52页 |
3.3.3 应力监控量测结果 | 第52-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温度场及温度效应研究 | 第58-75页 |
4.1 温度测点布设及气象资料 | 第58-60页 |
4.1.1 测点布置 | 第58-59页 |
4.1.2 测试仪器 | 第59-60页 |
4.1.3 气象资料 | 第60页 |
4.2 温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0-70页 |
4.2.1 组合梁桥整体温度场 | 第60-64页 |
4.2.2 组合梁桥局部温度场 | 第64-65页 |
4.2.3 截面竖向温度梯度的确定 | 第65-70页 |
4.3 温度梯度效应研究 | 第70-73页 |
4.3.1 模型温度梯度加载说明 | 第70-71页 |
4.3.2 温度梯度对应力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3 温度梯度对位移的影响 | 第72-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