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观测与试验论文--隧道施工及运用监测论文

基于围岩损伤条件下不同施工阶段的隧道极限位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隧道极限位移情况研究第9-11页
        1.2.2 隧道爆破开挖引起围岩损伤研究情况第11-12页
        1.2.3 隧道不同施工阶段稳定性判别方法第12-13页
        1.2.4 围岩参数敏感性分析第13-14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隧道围岩爆破损伤机理及损伤范围分析第16-20页
    2.1 爆破损伤变量第16-17页
        2.1.1 损伤变量定义第16-17页
    2.2 围岩爆破损伤机理第17-18页
    2.3 常规Ⅳ_2级、Ⅴ级围岩爆破损伤变量与损伤范围第18-19页
    2.4 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不同施工阶段隧道稳定性判别方法第20-29页
    3.1 隧道稳定性判据第20-26页
        3.1.1 力学判据第20-21页
        3.1.2 围岩位移判据第21页
        3.1.3 围岩安全系数判据[58]第21-22页
        3.1.4 围岩失稳突变理论判据第22-26页
    3.2 围岩塑性比突变判据第26-27页
    3.3 小结第27-29页
第四章 不同施工阶段隧道极限位移数值模拟第29-79页
    4.1 围岩卸荷过程分析第29-32页
        4.1.1 围岩卸荷力学模型第29-30页
        4.1.2 围岩卸荷应力释放模拟方法第30-32页
    4.2 数值计算模型第32-37页
        4.2.1 高速铁路隧道典型断面第32-33页
        4.2.2 模型设计与参数选择第33-36页
        4.2.3 计算模拟过程第36-37页
        4.2.4 模拟工况第37页
    4.3 Ⅳ_2级围岩不同施工阶段极限位移第37-54页
        4.3.1 5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37-39页
        4.3.2 10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39-42页
        4.3.3 15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42-45页
        4.3.4 20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45-48页
        4.3.5 25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48-51页
        4.3.6 30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51-54页
    4.4 V级围岩不同施工阶段极限位移第54-72页
        4.4.1 5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54-57页
        4.4.2 10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57-60页
        4.4.3 15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60-63页
        4.4.4 20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63-66页
        4.4.5 25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66-69页
        4.4.6 300 m埋深下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第69-72页
    4.5 不同施工阶段拱顶极限位移规律研究第72-77页
        4.5.1 围岩出现塑性区时机第72页
        4.5.2 拱顶极限位移第72-75页
        4.5.3 拱顶极限位移贡献比第75页
        4.5.4 考虑损伤和未考虑损伤极限位移对比第75-77页
    4.6 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围岩参数对极限位移影响的敏感性分析第79-93页
    5.1 参数敏感性第79页
    5.2 灰关联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第79-81页
    5.3 围岩参数敏感性灰关联分析第81-88页
        5.3.1 影响参数及考核指标的确定第81页
        5.3.2 IV_2级围岩参数敏感性灰关联计算结果分析第81-84页
        5.3.3 V级围岩参数敏感性灰关联计算结果分析第84-88页
    5.4 围岩参数变化对拱顶极限位移规律研究第88-91页
        5.4.1 V级围岩参数密度p变化对拱顶极限位移规律研究第89页
        5.4.2 V级围岩参数弹性模量E变化对拱顶极限位移规律研究第89-90页
        5.4.3 V级围岩参数内摩擦角φ变化对拱顶极限位移规律研究第90-91页
        5.4.4 V级围岩参数黏聚力c变化对拱顶极限位移规律研究第91页
    5.5 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6.1 主要结论第93-94页
    6.2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工作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表动力荷载作用下超浅埋隧道响应分析
下一篇:五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施工控制及温度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