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铁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基本问题分析 | 第18-28页 |
2.1 高铁运输组织分析 | 第18-20页 |
2.1.1 高铁运营特点 | 第18-19页 |
2.1.2 高铁运输组织模式 | 第19-20页 |
2.2 高铁列车开行方案 | 第20-21页 |
2.2.1 高铁列车开行方案含义 | 第20页 |
2.2.2 高铁列车开行方案构成 | 第20-21页 |
2.3 列车运行图概述 | 第21-24页 |
2.3.1 列车运行图表示方法 | 第21-23页 |
2.3.2 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 | 第23-24页 |
2.4 高铁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 | 第24-27页 |
2.4.1 高铁与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的共性 | 第24-25页 |
2.4.2 高铁列车运行图特点 | 第25-26页 |
2.4.3 高铁列车运行图编制要求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编制高铁列车运行图数学规划模型 | 第28-38页 |
3.1 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 第28-31页 |
3.1.1 车间调度问题概述 | 第28-29页 |
3.1.2 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模型 | 第29-30页 |
3.1.3 列车运行图编制与车间调度问题的相似性 | 第30-31页 |
3.2 高铁列车运行图数学规划模型 | 第31-37页 |
3.2.1 建模思想 | 第31页 |
3.2.2 模型假设 | 第31-32页 |
3.2.3 符号定义 | 第32-33页 |
3.2.4 约束条件 | 第33-36页 |
3.2.5 目标函数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高铁列车运行图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 第38-65页 |
4.1 列车合理开车范围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4.1.1 基本条件下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4.1.2 考虑中间站约束的计算方法 | 第39页 |
4.2 列车运行线冲突疏解 | 第39-44页 |
4.2.1 列车运行线冲突分类 | 第40页 |
4.2.2 冲突疏解方法 | 第40-44页 |
4.3 列车-区间铺划顺序的确定 | 第44-51页 |
4.3.1 列车运行图铺划方法概述 | 第44-45页 |
4.3.2 列车-区间铺划顺序方法分析 | 第45-48页 |
4.3.3 列车发到时刻推算方法 | 第48-49页 |
4.3.4 列车-区间铺划顺序算法 | 第49-51页 |
4.4 模型求解算法概述 | 第51-53页 |
4.4.1 车间调度问题算法分析 | 第51页 |
4.4.2 遗传算法概况及特点 | 第51-52页 |
4.4.3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流程 | 第52-53页 |
4.5 基于Job-Shop问题的遗传算法设计 | 第53-64页 |
4.5.1 编码设计 | 第54-55页 |
4.5.2 解码方法 | 第55-58页 |
4.5.3 适应度函数 | 第58-60页 |
4.5.4 遗传算法操作设计 | 第60-62页 |
4.5.5 遗传算法流程及伪代码 | 第62-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京广高铁列车运行图编制实例 | 第65-72页 |
5.1 列车运行图程序设计 | 第65-66页 |
5.2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实例分析 | 第66-71页 |
5.2.1 京广高速实例参数设置 | 第66-70页 |
5.2.2 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