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朝琅琊王氏与吴郡张氏奉佛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2 学术史回顾 | 第10-13页 |
1.3 理论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2章 两晋南北朝佛教发展概况 | 第15-21页 |
2.1 两晋南北朝佛教经典数量和僧侣人数增长 | 第15-17页 |
2.1.1 佛教经典数量的增长 | 第15-16页 |
2.1.2 两晋南北朝僧侣人数 | 第16页 |
2.1.3 两晋南北朝的寺院数量增长 | 第16-17页 |
2.2 两晋南北朝佛教信徒 | 第17-21页 |
2.2.1 皇室信佛 | 第17-19页 |
2.2.2 士大夫奉佛 | 第19-21页 |
第3章 琅琊王氏家族成员奉佛 | 第21-35页 |
3.1 琅琊王氏家族概况 | 第21-22页 |
3.2 琅琊王氏家族成员奉佛表现 | 第22-31页 |
3.2.1 建造寺院、供养僧人 | 第23-25页 |
3.2.2 交游、谈玄与拜师 | 第25-27页 |
3.2.3 资助译经 | 第27-28页 |
3.2.4 参与佛教义理讨论 | 第28-31页 |
3.3 琅琊王氏家族奉佛的特点 | 第31-35页 |
3.3.1 儒释道兼宗 | 第32-33页 |
3.3.2 琅琊王氏居于社会文化圈主流 | 第33-35页 |
第4章 吴郡张氏家族成员奉佛 | 第35-43页 |
4.1 吴郡张氏家族概况 | 第35-36页 |
4.2 吴郡张氏家族成员奉佛表现 | 第36-40页 |
4.2.1 建造寺院、供养僧人 | 第37-38页 |
4.2.2 与僧人谈玄、交游以及持戒供养 | 第38-40页 |
4.3 吴郡张氏奉佛特点 | 第40-43页 |
4.3.1 儒道释兼宗 | 第40-41页 |
4.3.2 吴郡张氏奉佛的地域性特征 | 第41-43页 |
第5章 琅琊王氏、吴郡张氏奉佛影响 | 第43-49页 |
5.1 两大家族对佛教发展的推动 | 第43-47页 |
5.1.1 两家所建寺院所具有的影响 | 第43-46页 |
5.1.2 资助译经对佛法的推动 | 第46-47页 |
5.2 佛教对两大家族的影响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目录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