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0.1 选题缘起与研究对象 | 第9页 |
0.2 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0.2.1 传统的“建构”与“发明” | 第10-13页 |
0.2.2 “明神”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0.2.3 有关荣成地区信仰的研究 | 第14页 |
0.3 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14-16页 |
第1章 荣成地理及人文环境概况 | 第16-23页 |
1.1 地域概况 | 第16-17页 |
1.2 区划沿革 | 第17页 |
1.3 域内传统民间信仰 | 第17-20页 |
1.4 道教、佛教在境内的兴衰 | 第20页 |
1.5 发展中日韩关系的“桥头堡” | 第20-23页 |
第2章 “借”来的神灵—赤山明神信仰源流考 | 第23-39页 |
2.1 “明神”之名与赤山明神信仰 | 第23-26页 |
2.2 圆仁入唐求法与赤山明神东渡日本 | 第26-33页 |
2.3 “海上贸易王”张保皋与赤山明神 | 第33-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赤山明神信仰多层复合的建构语境 | 第39-50页 |
3.1 “封建迷信”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语转向 | 第39-43页 |
3.2 文化资源化与民俗旅游开发 | 第43-46页 |
3.3 百年“花村”的村落变迁 | 第46-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赤山明神信仰的建构主体及建构策略 | 第50-66页 |
4.1 政府与赤山明神建构 | 第50-53页 |
4.1.1 探寻赤山法华院遗址,赤山明神浮出水面 | 第50-51页 |
4.1.2 赤山明神合法性的确定及初级建构 | 第51-52页 |
4.1.3 政策扶持助推赤山明神信仰建构 | 第52-53页 |
4.2 企业与赤山明神建构 | 第53-60页 |
4.2.1 神圣物及神圣空间的营建 | 第53-56页 |
4.2.2 传说故事的粘接 | 第56-59页 |
4.2.3 信仰活动的仪式化实践 | 第59-60页 |
4.3 地方知识精英与赤山明神的建构 | 第60-63页 |
4.4 普通村民与赤山明神的建构 | 第63-64页 |
4.5 小结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