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研究 | 第10-14页 |
1.2.2 国外研究 | 第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重点与难点 | 第16页 |
1.5.1 重点 | 第16页 |
1.5.2 难点 | 第16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井冈山的斗争》成文背景与过程 | 第17-20页 |
2.1 成文背景 | 第17-18页 |
2.2 成文过程 | 第18-20页 |
第3章 《井冈山的斗争》文章主旨与意义 | 第20-25页 |
3.1 报告主旨 | 第20-22页 |
3.2 重要意义 | 第22-25页 |
第4章 《井冈山的斗争》版本概览 | 第25-29页 |
4.1 1949年10月以前的版本 | 第25页 |
4.2 1949年10月以后的版本 | 第25-28页 |
4.3 其他版本 | 第28-29页 |
第5章 《井冈山的斗争》版本校勘与分析 | 第29-45页 |
5.1 1949年10月以前版本校勘与分析 | 第29-32页 |
5.1.1 1944年《抗战以前选集》版与1943年《两条路线》版异同 | 第29-30页 |
5.1.2 1945年《党的路线问题选集》版与1943年《两条路线》版异同 | 第30-31页 |
5.1.3 1948年东北书店《毛选》版与1943年《两条路线》版异同 | 第31-32页 |
5.2 1949年10月以后版本校勘与分析 | 第32-45页 |
5.2.1 1951年《毛选》版与1948年版《毛选》版校勘与分析 | 第32-40页 |
5.2.2 1964年《毛选》版(袖珍本)与1951年《毛选》版校勘与分析 | 第40页 |
5.2.3 1991年《毛选》版与1951年《毛选》版校勘与分析 | 第40-45页 |
第6章 《井冈山的斗争》修改的思考 | 第45-48页 |
6.1 修改后的表述、提法更全面、更合理、更科学 | 第45页 |
6.2 修改反映了历史的发展和实事求是精神 | 第45-46页 |
6.3 修改对现代学术研究的影响 | 第46-47页 |
6.4 对毛泽东研究的影响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