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艺美学论文

《礼记》主要文艺审美思想探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7页
    0.1 《礼记》及其文艺研究的重要性第9-10页
    0.2 选题之缘起第10-13页
    0.3 结构构思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0.4 文献综述第14-17页
第1章 《礼记》中的中和观第17-28页
    1.1 《礼记》中和观的表现与特征第17-22页
        1.1.1 《礼记》中和观的表现:层次之和与“中”之标准第17-20页
        1.1.2 《礼记》中和观的特征:整体综合性与内在正确性第20-22页
    1.2 《礼记》中和观的由来第22-25页
        1.2.1 中和观的渊源:“尚中”与“尚和”意识第22-23页
        1.2.2 中庸理论的哲学概括第23页
        1.2.3 中和之美的定型第23-25页
    1.3 《礼记》中和观的实质与意义第25-28页
        1.3.1 重要的文艺审美思想传统第25-27页
        1.3.2 针砭时弊的现实意义第27-28页
第2章 《礼记》中的文质观第28-40页
    2.1 《礼记》文质观的表现与特征第28-34页
        2.1.1 《礼记》文质观的表现: 礼的文质观与乐的文质观第28-32页
        2.1.2 《礼记》文质观的特征: 文质兼美与文质之和第32-34页
    2.2 《礼记》文质观的由来第34-36页
        2.2.1 “文”、“质”之源第34-35页
        2.2.2 从“文质彬彬”到《礼记》文质观第35-36页
    2.3 《礼记》文质观的实质与意义第36-40页
        2.3.1 儒家艺术本质观的精华第36-37页
        2.3.2 文质合一审美传统的滥觞第37-40页
第3章 《礼记》中的情本观第40-52页
    3.1 《礼记》情本观的表现与特征第40-45页
        3.1.1 《礼记》情本观的表现: “乐本情生”与“乐外情内”第40-43页
        3.1.2 《礼记》情本观的特征: “真情为美”与“德音为美”第43-45页
    3.2 《礼记》情本观的由来第45-48页
        3.2.1 《礼记》中的“情”义第45-46页
        3.2.2 《礼记》情本观的形成第46-48页
    3.3 《礼记》情本观的实质与意义第48-52页
        3.3.1 艺术功用论:情→乐→心、政、伦理第48-50页
        3.3.2 “诗缘情”论的先声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氧化锌与营养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纳米颗粒细胞毒性的影响
下一篇: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艺术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