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论文--工业设计论文--产品设计论文

以生活方式为背景的中国特色钟铃设计文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0-13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的现实意义第11页
        1.1.3 钟铃文化研究的必要性第11-12页
        1.1.4 中国钟铃文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 课题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1 研究方法第13页
        1.2.2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流程图第14-15页
        1.3.3 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以生活方式为背景的中国钟铃文化研究第16-34页
    2.1 上古回响-钟铃文化的源起第16-18页
        2.1.1 上古时期的生活方式背景介绍第16-17页
        2.1.2 钟铃文化的源起第17-18页
    2.2 礼乐之韵—钟铃文化的发展与衰败第18-25页
        2.2.1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生活方式背景介绍第18-19页
        2.2.2 钟铃文化的发展与衰败第19-24页
        2.2.3 乐钟——曾侯乙编钟第24-25页
    2.3 梵音佛韵—钟铃文化的重生第25-29页
        2.3.1 东汉至明清佛教的传播发展第25页
        2.3.2 钟铃文化的重生第25-28页
        2.3.3 佛钟——永乐大钟第28-29页
    2.4 妙境回音—钟铃文化的继承创新第29-30页
        2.4.1 当代生活方式背景介绍第29页
        2.4.2 当代钟铃文化的继承创新第29-30页
    2.5 古钟林—钟铃文化的发展特征第30-34页
        2.5.1 延续性第30-31页
        2.5.2 阶段性第31页
        2.5.3 复杂性第31-32页
        2.5.4 代表性第32-34页
第三章 中国钟铃造物思想研究第34-44页
    3.1 尚象制器第34-37页
        3.1.1 观物取象第34-36页
        3.1.2 观象制器第36-37页
    3.2 藏礼于器第37-39页
        3.2.1 祭祀之礼第38页
        3.2.2 等级之礼第38-39页
        3.2.3 邦交之礼第39页
    3.3 和合化生第39-40页
        3.3.1 社会的和合第39-40页
        3.3.2 文化的和合第40页
    3.4 经世致用第40-44页
        3.4.1 形态的延续第41页
        3.4.2 功用的传递第41-42页
        3.4.3 精神的流传第42-44页
第四章 中国钟铃造物思想启示当代产品设计第44-66页
    4.1 当代产品设计借鉴古代造物思想的必要性第44-45页
        4.1.1 当代产品设计借鉴传统文化的层次分析第44-45页
        4.1.2 借鉴造物思想增加产品的民族文化属性第45页
    4.2 中国钟铃造物思想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体现第45-60页
        4.2.1 尚象制器—情第46-49页
        4.2.2 器以藏礼—礼第49-54页
        4.2.3 和合化生—兼第54-57页
        4.2.4 经世致用—简第57-60页
    4.3 基于中国钟铃造物思想的当代产品设计流程第60-66页
        4.3.1 基于中国钟铃造物思想的当代产品设计流程图第60-62页
        4.3.2 虚拟产品语境与设计定位第62页
        4.3.3 提炼产品角色第62-63页
        4.3.4 基于产品角色的曼陀罗思考第63-64页
        4.3.5 生成初步方案第64页
        4.3.6 方案判定第64页
        4.3.7 方案细化及展示第64-66页
第五章 中国钟铃造物思想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实践第66-78页
    5.1 陶瓷日用品前期调研第66-68页
        5.1.1 陶瓷制品生产流程考察第66页
        5.1.2 市场产品调研第66-68页
    5.2 案例一—窗花新意瓷具第68-73页
        5.2.1 虚拟产品语境与设计定位第68页
        5.2.2 现代化特征选择以及提炼产品角色第68-69页
        5.2.3 基于产品角色的曼陀罗思考第69-70页
        5.2.4 生成初步方案第70-71页
        5.2.5 方案判定第71-72页
        5.2.6 最终方案展示第72-73页
    5.3 案例二—人面鱼纹盘第73-78页
        5.3.1 虚拟产品语境与设计定位第73-74页
        5.3.2 定义象征角色与曼陀罗思考流程图第74-75页
        5.3.3 初步方案生成第75页
        5.3.4 方案判定第75-76页
        5.3.5 二次方案生成第76页
        5.3.6 二次方案判定第76-77页
        5.3.7 最终方案展示第77-7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6.1 研究成果第78页
    6.2 不足分析第78-79页
    6.3 总结与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情感化的校园文化产品设计研究
下一篇:多生物效应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