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节点疲劳性能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2 高强钢及高强钢节点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空钢管T形节点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 钢管混凝土T形节点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5 节点疲劳性能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高强钢管材料抗疲劳性能研究 | 第19-27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Q500高强钢静力性能试验研究 | 第19-20页 |
2.3 高强钢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 第20-26页 |
2.3.1 试验设计方案 | 第20-21页 |
2.3.2 加载及量测方案 | 第21-22页 |
2.3.3 破坏模态与疲劳寿命 | 第22-24页 |
2.3.4 现有规范对比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中空夹层高强钢管混凝土-空钢管T形节点应力集中系数试验研究 | 第27-55页 |
3.1 概述 | 第27页 |
3.2 试验方案 | 第27-36页 |
3.2.1 试件设计 | 第27-29页 |
3.2.2 试件加工 | 第29-32页 |
3.2.3 试验装置 | 第32-33页 |
3.2.4 量测方案 | 第33-36页 |
3.2.5 加载制度 | 第36页 |
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50页 |
3.3.1 构件圆度 | 第36-37页 |
3.3.2 节点整体性能 | 第37-46页 |
3.3.3 节点应力集中系数 | 第46-50页 |
3.4 现有规范设计对比及原理分析 | 第50-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中空夹层高强钢管混凝土-空钢管T形节点直接疲劳试验研究. | 第55-71页 |
4.1 概述 | 第55页 |
4.2 试验方案 | 第55-60页 |
4.2.1 试件设计方案 | 第55-56页 |
4.2.2 试件加工过程 | 第56页 |
4.2.3 试验装置架设 | 第56-57页 |
4.2.4 试验量测方案 | 第57-59页 |
4.2.5 试验加载制度 | 第59-60页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0-70页 |
4.3.1 破坏次数 | 第60页 |
4.3.2 刚度变化 | 第60-62页 |
4.3.3 节点裂缝扩展过程 | 第62-68页 |
4.3.4 节点混凝土裂缝开展过程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中空夹层高强钢管混凝土-空钢管T形节点疲劳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71-91页 |
5.1 概述 | 第71页 |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1-75页 |
5.2.1 几何模型 | 第71-72页 |
5.2.2 材料本构 | 第72-73页 |
5.2.3 界面接触 | 第73页 |
5.2.4 网格划分 | 第73-74页 |
5.2.5 边界条件 | 第74-75页 |
5.3 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75-81页 |
5.3.1 构件静力性能验证 | 第75-76页 |
5.3.2 构件疲劳性能验证 | 第76-81页 |
5.4 机理分析 | 第81-86页 |
5.4.1 破坏模态机理分析 | 第81页 |
5.4.2 应力集中系数变化趋势 | 第81-84页 |
5.4.3 各参数对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 | 第84-86页 |
5.5 设计建议 | 第86-8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结论 | 第91-92页 |
6.2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