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三春集地区沙三下沉积储层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2 研究区勘探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6 完成工作量 | 第10-12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17页 |
2.1 地理概况 | 第12页 |
2.2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2-13页 |
2.3 构造特征 | 第13-17页 |
第3章 地层对比精细研究 | 第17-23页 |
3.1 地层特征 | 第17-20页 |
3.2 对比思路及方法 | 第20-22页 |
3.3 对比结果 | 第22-23页 |
第4章 沉积相特征 | 第23-45页 |
4.1 物源分析 | 第23-26页 |
4.1.1 重矿物分析 | 第23-25页 |
4.1.2 砂岩厚度及其含量 | 第25-26页 |
4.2 沉积相判别标志 | 第26-34页 |
4.2.1 颜色 | 第26页 |
4.2.2 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岩石类型 | 第26-27页 |
4.2.3 粒度相标志 | 第27-29页 |
4.2.4 沉积构造 | 第29-33页 |
4.2.5 测井相分析 | 第33-34页 |
4.3 沉积相类型划分 | 第34-35页 |
4.4 单井相与连井相分析 | 第35-40页 |
4.4.1 单井相分析 | 第35-38页 |
4.4.2 连井相分析 | 第38-40页 |
4.5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40-45页 |
4.5.1 三春集地区Es34平面展布特征 | 第40-41页 |
4.5.2 三春集地区Es33平面展布特征 | 第41-42页 |
4.5.3 三春集地区Es32平面展布特征 | 第42-43页 |
4.5.4 三春集地区Es31平面展布特征 | 第43-45页 |
第5章 储层特征 | 第45-64页 |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5-47页 |
5.1.1 矿物成分 | 第45-46页 |
5.1.2 储集砂岩的结构 | 第46页 |
5.1.3 填隙物组分 | 第46-47页 |
5.2 储集空间类型 | 第47-54页 |
5.2.1 储集空间类型 | 第47-50页 |
5.2.2 孔隙大小及分布 | 第50-53页 |
5.2.3 储集空间分布规律 | 第53-54页 |
5.3 成岩作用特征 | 第54-60页 |
5.3.1 成岩作用类型 | 第54-58页 |
5.3.2 成岩阶段划分 | 第58-60页 |
5.4 储层物性特征 | 第60-64页 |
5.4.1 沙三下储层物性特征 | 第60-61页 |
5.4.2 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 | 第61-62页 |
5.4.3 不同微相砂体的物性分布规律 | 第62-64页 |
第6章 储层评价 | 第64-6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