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1 优质肉鸡的概况 | 第12-14页 |
1.1.1 优质肉鸡的概念与分类 | 第12-13页 |
1.1.2 国内外优质鸡的选育 | 第13页 |
1.1.3 优质鸡的包装性状 | 第13-14页 |
1.2 鸡的屠宰性能 | 第14页 |
1.3 鸡的肉品质 | 第14-16页 |
1.3.1 pH值 | 第14-15页 |
1.3.2 系水力 | 第15页 |
1.3.3 嫩度 | 第15-16页 |
1.3.4 肌内脂肪含量 | 第16页 |
1.4 肌肉发育和肉质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6-19页 |
1.4.1 ASB15基因 | 第16-17页 |
1.4.2 TGF-β2基因 | 第17页 |
1.4.3 LPL基因 | 第17-19页 |
2 引言 | 第19-20页 |
3 以固始鸡为父本三个配套组合外貌特征的研究 | 第20-2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3.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第20页 |
3.1.2 饲养管理 | 第20-21页 |
3.1.3 外貌特征统计内容及方法 | 第21-2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3.2.1 外貌特征 | 第22页 |
3.2.2 不同配套组合的的羽色变化观察结果 | 第22-23页 |
3.2.3 不同配套组合的胫色变化观察结果 | 第23-25页 |
3.3 讨论 | 第25页 |
3.4 小结 | 第25-26页 |
4 不同配套组合生产性能的研究 | 第26-40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26-27页 |
4.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第26页 |
4.1.2 平均体重测定方法 | 第26页 |
4.1.3 不同配套组合生长曲线拟合方法 | 第26-27页 |
4.1.4 体尺性能的测定 | 第2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4.2.1 不同配套组合成活率 | 第27页 |
4.2.2 不同配套组合各阶段平均体重测定结果 | 第27-29页 |
4.2.3 不同配套组合的相对生长速率和绝对生长速率测定结果 | 第29-30页 |
4.2.4 不同配套组合料重比测定结果比较 | 第30页 |
4.2.5 不同配套组合生长曲线拟合 | 第30-35页 |
4.2.6 不同配套组合的体尺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4.3 讨论 | 第36-38页 |
4.3.1 不同配套组合平均体重的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4.3.2 不同配套组合绝对生长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的结果分析 | 第37页 |
4.3.3 不同配套组合料重比的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4.3.4 不同配套组合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 第38页 |
4.3.5 不同配套组合体尺的比较分析 | 第38页 |
4.4 小结 | 第38-40页 |
5 不同配套组合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研究 | 第40-46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5.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第40页 |
5.1.2 试验器材及试剂 | 第40页 |
5.1.3 屠宰指标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5.1.4 不同配套组合肉品质的测定方法 | 第4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5.2.1 不同配套组合的屠宰性状的比较 | 第41-42页 |
5.2.2 不同配套组合的肉质性状 | 第42-44页 |
5.3 讨论 | 第44-45页 |
5.3.1 屠宰性状 | 第44-45页 |
5.3.2 肉品质 | 第45页 |
5.4 小结 | 第45-46页 |
6 不同配套组合生长发育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 第46-55页 |
6.1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6.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第46页 |
6.1.2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6.2 试验方法 | 第46-49页 |
6.2.1 样本采集 | 第46页 |
6.2.2 总RNA提取 | 第46-47页 |
6.2.3 总RNA的质量检测 | 第47页 |
6.2.4 总RNA反转录 | 第47-48页 |
6.2.5 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的设计与合成 | 第48页 |
6.2.6 引物质量及最适退火温度判定 | 第48-49页 |
6.2.7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49页 |
6.2.8 统计分析 | 第49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6.3.1 总RNA质量判定 | 第49-50页 |
6.3.2 引物质量及最适退火温度判定 | 第50页 |
6.3.3 实时荧光定量的溶解曲线和扩增曲线 | 第50-51页 |
6.3.4 ASB15、TGF-β2和LPL基因在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 | 第51-52页 |
6.3.5 基因表达水平与胸肌重和IMF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6.4 讨论 | 第53-54页 |
6.5 小结 | 第54-55页 |
7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ABSTRACT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