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3-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1.1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 | 第14-15页 |
| 1.2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定位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1.2.1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 | 第15-16页 |
| 1.2.2 水稻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 | 第16-18页 |
| 1.2.3 光温敏不育基因的克隆 | 第18-19页 |
| 1.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19-22页 |
| 1.3.1 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1.3.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1-22页 |
| 1.4 图位克隆 | 第22页 |
| 1.5 定位作图软件 | 第22页 |
| 1.6 测序技术 | 第22-24页 |
| 1.6.1 第二代测序技术 | 第22-24页 |
| 1.6.2 第三代测序技术 | 第24页 |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 第2章 HDtms不育基因的标记定位 | 第26-40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 2.1.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 2.1.3 相关SSR标记及其引物信息 | 第27页 |
| 2.1.4 实验操作方法 | 第27-29页 |
| 2.1.5 田间试验 | 第29页 |
| 2.1.6 花粉育性鉴定 | 第29-30页 |
| 2.1.7 不育基因HDtms的标记 | 第30页 |
| 2.1.8 遗传图谱构建 | 第30页 |
| 2.1.9 适用于分子辅助选择的SSR标记的筛选 | 第30-31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0页 |
| 2.2.1 育性分离模式分析 | 第31-32页 |
| 2.2.2 温敏核不育基因HDtms标记及定位 | 第32-36页 |
| 2.2.3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6-38页 |
| 2.2.4 可用于分子辅助育种的SSR标记 | 第38-40页 |
| 第3章 BSA重测序定位温敏核不育基因HDtms | 第40-47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 3.1.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 3.1.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 3.1.2.1 田间试验 | 第40页 |
| 3.1.2.2 育性鉴定同2.1.4.1 | 第40页 |
| 3.1.2.3 基因组测序 | 第40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47-50页 |
| 4.1 作图群体的建立 | 第47页 |
| 4.2 分子辅助选择 | 第47页 |
| 4.3 核糖核酸酶基因相关研究 | 第47-48页 |
| 4.4 微效基因调控 | 第48页 |
| 4.5 乙酰辅酶A合成酶和生育酚可能对花粉发育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6 应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植物雄性不育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 附录 | 第58-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