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的依据 | 第9-10页 |
1.2 选题的背景 | 第10-12页 |
1.2.1 游泳等动拉力器的研究方向 | 第11页 |
1.2.2 游泳等动拉力器的使用情况 | 第11-12页 |
1.3 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页 |
2.文献与专利综述 | 第13-19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1 概念解析 | 第13-14页 |
2.1.2 竞技游泳的发力方式和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1.3 我国体育器材设计研发现状 | 第15-17页 |
2.1.4 游泳等动拉力器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 专利检索综述 | 第18-19页 |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9-21页 |
3.1.1 游泳等动拉力器的指导思路 | 第19-20页 |
3.1.2 体育运动器材的分类 | 第20-2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1-22页 |
3.2.2 专利检索法 | 第22页 |
3.2.3 实验分析法 | 第22页 |
3.2.4 访谈法 | 第22-23页 |
3.2.5 实地考察法 | 第23页 |
4、结果与分析 | 第23-50页 |
4.1 方案设计与论证 | 第23-30页 |
4.1.1 游泳离心风机等动拉力器人体工程学设计 | 第24-26页 |
4.1.1.1 运动解剖学在游泳离心风机等动拉力器应用 | 第24-25页 |
4.1.1.2 流体力学在游泳离心风机等动拉力器应用 | 第25-26页 |
4.1.1.3 人机工程学在游泳离心风机等动拉力器应用 | 第26页 |
4.1.2 游泳离心风机等动拉力器机构设计及相关技术参数 | 第26-27页 |
4.1.2.1 男女身体形态尺寸 | 第26-27页 |
4.1.2.2 男女运动员最大——最小阻力区间 | 第27页 |
4.1.3 游泳离心风机等动拉力器传动系统设计 | 第27-30页 |
4.1.3.1 滑轨式俯卧板 | 第27页 |
4.1.3.2 绳索回收装置 | 第27-30页 |
4.1.4 传感器技术在游泳离心风机等动拉力器应用 | 第30页 |
4.2 等动拉力器研发 | 第30-44页 |
4.2.1 游泳离心风机详细制作(单风机阻尼源) | 第30-41页 |
装置1——多翼式离心风机 | 第31-32页 |
装置2——游离式滑轨俯卧板 | 第32-33页 |
装置3——机架装置 | 第33-35页 |
装置4——绳索回收装置 | 第35-36页 |
装置5——传感器装置 | 第36-38页 |
装置6——档位控制装置 | 第38-41页 |
技术参数 | 第41页 |
4.2.2 单风机游泳离心风机等动拉力器样机实物 | 第41-43页 |
4.2.3 单风机游泳离心风机等动拉力器样机使用说明 | 第43-44页 |
4.3 双风机游泳离心风机等动拉力器设计 | 第44-50页 |
改进装置1——前支撑架 | 第44-45页 |
改进装置2——滑轨式俯卧板 | 第45页 |
改进装置3——绳索回收装置 | 第45-50页 |
5、结论与建议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