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 第8-20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8-11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 第12-20页 |
一 关于小组工作介入老年服务方面的小组动力因素体现 | 第12-15页 |
二 分析框架:徐西森的小组动力因素及其流程模型 | 第15-20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20-22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一 行动研究 | 第20页 |
二 文献研究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资料来源 | 第21-22页 |
一 “梧乐夕阳”老年服务小组 | 第21页 |
二 “微信助力夕阳红”老年微信学习小组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微信小组运作的动力因素与机制 | 第22-54页 |
第一节 两微信小组的成员特性与小组情境 | 第22-26页 |
一 小组成员特性与小组情境 | 第22-26页 |
二 成员特性与小组情境关系 | 第26页 |
第二节 微信小组运作过程分析 | 第26-51页 |
一 两个微信小组运作过程简介与反思 | 第26-48页 |
二 成员特性与运作过程关系 | 第48-50页 |
三 小组情境与运作过程关系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微信小组运作成效分析 | 第51-52页 |
一 和谐的组员关系有助于产生小组动力 | 第51页 |
二 小组目标实现与组员对小组参与度和认同感密不可分 | 第51-52页 |
三 小组主持人的领导能力在小组中起重要作用 | 第52页 |
第四节 微信小组运作机制 | 第52-54页 |
一 小组主持人综合素质是小组动力产生与小组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 第52-53页 |
二 小组的运作方式以小组成员特性与小组情境为依据 | 第53页 |
三 小组发展与成员的改变进一步作用于成员特性与小组情境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4-57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4-56页 |
一 小组成员同质性高低对小组凝聚力影响巨大 | 第54页 |
二 组员出席率直接影响组员对小组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 第54页 |
三 小组成员对小组概念的了解直接影响小组的发展 | 第54-55页 |
四 保持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小组区别于培训班的关键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反思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