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21页 |
一、城市治理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二、人本主义城市思想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阐释 | 第21-22页 |
一、城市更新 | 第21-22页 |
二、社区 | 第22页 |
第四节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2-24页 |
一、主要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第22-23页 |
二、主要研究的方法 | 第23-24页 |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及其不足 | 第24-25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24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简·雅各布斯人本主义城市治理思想的萌芽 | 第25-32页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第25-28页 |
一、美国城市出现郊区化现象 | 第25-26页 |
二、城市中心区域更新运动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简·雅各布斯人本主义城市治理思想渊源 | 第28-32页 |
一、田园城市思想 | 第28-29页 |
二、现代城市运动思想 | 第29-31页 |
三、城市美化运动思想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简·雅各布斯人本主义城市治理思想的完善 | 第32-42页 |
第一节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作用 | 第32-36页 |
一、城市街道的重构 | 第32-34页 |
二、社区公园的作用 | 第34-35页 |
三、城市街区的用途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城市社区建设中多样性缺失的批判 | 第36-39页 |
一、城市社区住宅均质化 | 第36-37页 |
二、“功利主义”的城市开发 | 第37-38页 |
三、交界真空带大规模扩散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城市社区治理的改善 | 第39-42页 |
一、处理贫民区反贫困条件 | 第39-40页 |
二、城市政府解决交通问题 | 第40-41页 |
三、城市政府改善地区管理无序的状态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简·雅各布斯人本主义城市治理思想的反思 | 第42-53页 |
第一节 简·雅各布斯人本主义城市治理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42-49页 |
一、“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的核心 | 第42-45页 |
二、“多样性”原则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 第45-47页 |
三、“原真性”是城市发展的价值底蕴 | 第47-49页 |
第二节 简·雅各布斯人本主义城市治理思想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49-53页 |
一、重视城市的发展忽略了乡村的作用 | 第49-50页 |
二、重视城市内部有机构成忽略了外部环境影响 | 第50-51页 |
三、重视感性描述忽略了理性思考 | 第51-52页 |
四、重视主观感受忽略了客观情况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简·雅各布斯人本主义城市治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53-61页 |
第一节 保证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 第53-56页 |
一、加强城市规划教育,提升居民的知识水平 | 第53-54页 |
二、完善政府的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居民参与规划的知情权 | 第54-55页 |
三、完善公民自治组织,促进公民参与城市规划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确认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记忆 | 第56-58页 |
一、加强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文化 | 第56-57页 |
二、完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弘扬城市传统文化 | 第57页 |
三、构建社会网络,促进全民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实现城市共享中的邻里守望 | 第58-61页 |
一、城市政府应该开放社区空间环境 | 第58-59页 |
二、社区居委会搭建邻里沟通平台 | 第59-60页 |
三、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邻里沟通新载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