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科学院大学现象研究--一种新型大学模式的生成逻辑与发展前景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0-20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二)核心概念界定第12-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16页
    (四)研究设计第16-20页
一、科学院大学成立的历史逻辑第20-26页
    (一)西方的科学体制化进程与高等教育变革第20-23页
    (二)我国的科学体制化进程与高等教育变革第23-26页
二、科学院大学成立的现实动因第26-32页
    (一)整合两方力量,顺应“科教融合”的时代大潮第26-27页
    (二)云集大师精英,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领军人才第27-28页
    (三)蓄力科研体制改革,为我国科学院寻求合法性第28-30页
    (四)开展本土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第30-32页
三、科学院大学的办学特色第32-44页
    (一)“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与实践第32-36页
    (二)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设计第36-39页
    (三)“魔鬼训练”式的课程难度第39-40页
    (四)深度国际化的办学视域第40-41页
    (五)“一校多区”式的学校组织形态第41-44页
四、影响科学院大学办学的因素第44-50页
    (一)科学院与大学之间的异质性第44-45页
    (二)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之间的鸿沟第45-46页
    (三)多校区办学带来的问题第46页
    (四)与其他高校同质化办学的窠臼第46-48页
    (五)与我国高等教育既有发展序列之间的关系第48-50页
五、科学院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第50-58页
    (一)健全自身结构组织和体制机制,完成从科学院到大学的身份转变第50-51页
    (二)协调各方利益,为学校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第51-53页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科教融合”的国家级试验田第53-54页
    (四)聚焦新兴学科建设,发展“不对称战力”第54页
    (五)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开辟我国“双一流”建设的“第二种路径”第54-58页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70页
致谢第70-72页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众文化背景下初中流行音乐教育教学调查研究
下一篇:贫困大学生贷款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