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家庭、婚姻道德教育论文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4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2-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9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2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7-29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9-32页
        1.3.1 研究思路第29-32页
        1.3.2 研究方法第32页
    1.4 创新之处第32-34页
第2章 追本与溯源:明代家训与明代社会历史透析第34-61页
    2.1 明代家训与传统经济形式第34-41页
        2.1.1 地理与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耕作方式和教育理念第35-37页
        2.1.2 明代农耕经济与生产力水平奠定了家训发展的基础第37-39页
        2.1.3 耕读传家的家庭观念促成了家训的思维与教化模式第39-41页
    2.2 明代家训与明代政治制度第41-47页
        2.2.1 中央集权的巩固与明代帝王家训的缔连第41-43页
        2.2.2 明代科举制度对治学家训的促进与影响第43-45页
        2.2.3 宗法制度、宗族制度与明代家训规约化第45-47页
    2.3 明代家训与明代思想文化第47-53页
        2.3.1 明代家训与儒家文化第48-50页
        2.3.2 明代家训与家庭伦理文化第50-52页
        2.3.3 明代家训与家礼、宗教文化第52-53页
    2.4 明代家训与明代社会风俗第53-60页
        2.4.1 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与家国情怀第54-55页
        2.4.2 圣谕宣讲、私人讲学与民间教化第55-57页
        2.4.3 乡规民约与社会风俗习气的营造第57-60页
    2.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3章 挖掘与阐释:明代家训德育思想述要第61-112页
    3.1 明代家训的特点分析第61-67页
        3.1.1 明代家训的体例特点分析第61-63页
        3.1.2 明代家训的德育内容特点分析第63-66页
        3.1.3 明代家训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分析第66-67页
    3.2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内容概述第67-103页
        3.2.1 明代家训的读书治学之道第68-74页
        3.2.2 明代家训的修身立命之道第74-80页
        3.2.3 明代家训的齐家治生之道第80-92页
        3.2.4 明代家训的蒙幼训女之道第92-100页
        3.2.5 明代家训的处世交友之道第100-103页
    3.3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内核与实质第103-110页
        3.3.1 以整体主义和家族本位明确德育目标第103-105页
        3.3.2 以伦理纲常和等级秩序规定德育准则第105-108页
        3.3.3 以地理位置和职位阶层区别德育内容第108-110页
    3.4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4章 反思与超越: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转化第112-136页
    4.1 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历史性分析第112-120页
        4.1.1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历史地位第113-115页
        4.1.2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时代局限第115-117页
        4.1.3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现实之需第117-120页
    4.2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转化理路第120-128页
        4.2.1 传统与现代: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审视视域第120-122页
        4.2.2 辩证与中和: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思维方式第122-124页
        4.2.3 批判与继承: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转化原则第124-126页
        4.2.4 冲突与融合:对当代家庭伦理道德的定位重构第126-128页
    4.3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价值转化的方向和目标第128-134页
        4.3.1 个体层面:塑造面向现实生活的理想人格第129-131页
        4.3.2 家庭层面:重构以家庭为本位的德育实践第131-133页
        4.3.3 社会层面:实现自我与社会秩序的共同体第133-134页
    4.4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5章 境遇与应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对当代家庭德育的启示第136-163页
    5.1 现代社会的价值冲突与道德失范第136-141页
        5.1.1 文化多元与价值认同危机第137-138页
        5.1.2 信仰危机与社会群体冷漠第138-140页
        5.1.3 道德传统断裂与道德虚无第140-141页
    5.2 当代家庭德育现状与家庭德育问题第141-146页
        5.2.1 当代家庭结构、功能的嬗变与家庭德育现状第141-143页
        5.2.2 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伦理精神的错位第143-144页
        5.2.3 家庭德育的现实弊端与缺憾第144-146页
    5.3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借鉴与启示第146-162页
        5.3.1 古今家庭德育论域之比较第146-152页
        5.3.2 借鉴明代家训的“陶铸德性”明确当代家庭德育的目标第152-154页
        5.3.3 借鉴明代家训的“仁义修养”重视当代家庭德育的主体第154-156页
        5.3.4 借鉴明代家训的“事必有法”遵循当代家庭德育的规律第156-158页
        5.3.5 借鉴明代家训的“化民成俗”营造当代家庭德育的环境第158-160页
        5.3.6 借鉴明代家训的“博通四书”创新当代家庭德育的载体第160-162页
    5.4 本章小结第162-163页
第6章 探索与选择:当代家庭德育的实践路径第163-193页
    6.1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存续与继承方式探究第164-171页
        6.1.1 体现继承性:承续明代家训优秀德育思想的教育理念第164-166页
        6.1.2 注重民族性:挖掘明代家训优秀德育思想的精神价值第166-169页
        6.1.3 彰显时代性: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家庭道德文明新风尚第169-171页
    6.2 中国当代家庭德育实践路径的拓展与完善第171-177页
        6.2.1 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传统家训的再生和重塑第171-173页
        6.2.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完善当代家庭德育体系第173-174页
        6.2.3 弘扬传统优秀家风家教继承与践行传统家庭美德第174-177页
    6.3 中国当代家庭德育的新范式第177-192页
        6.3.1 “场域-惯习”论述要第177-180页
        6.3.2 当代家风“场域-惯习”的运作逻辑第180-185页
        6.3.3 实现当代家风场域和惯习的多维度统一第185-188页
        6.3.4 构建当代家风场域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第188-192页
    6.4 本章小结第192-193页
结论第193-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20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09-210页
致谢第210-212页
附录第212-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民主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基于苝酰亚胺类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