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基于蛋白质结构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的定向进化 | 第14-8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6页 |
1.1. 洛芬类药物 | 第14-16页 |
1.2. 生物催化及生物催化制备布洛芬类药物策略 | 第16-23页 |
1.2.1. 生物催化剂 | 第16-17页 |
1.2.2. 生物催化的特点 | 第17-18页 |
1.2.3. 生物催化与手性药物合成 | 第18-21页 |
1.2.4. 生物催化制备洛芬类药物策略 | 第21-23页 |
1.3.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CALs) | 第23-30页 |
1.3.1. 脂肪酶及脂肪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23页 |
1.3.2.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A/B (CALA,CALB)简介 | 第23-24页 |
1.3.3. CALB在有机合成及制备手性药物中的应用 | 第24-28页 |
1.3.4. CALB制备洛芬类药物 | 第28-30页 |
1.4. 立体选择性酶的定向进化 | 第30-35页 |
1.4.1. CASTing/ISM策略 | 第31-33页 |
1.4.2. PoSAR策略 | 第33-34页 |
1.4.3. CALB的蛋白质工程 | 第34-35页 |
1.5. 本论文第一部分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基于CALB结构的组合突变库设计与构建 | 第36-52页 |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6-39页 |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6-37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9-52页 |
2.2.1. CAST组合突变位点的设计 | 第39-44页 |
2.2.2. 突变库的构建 | 第44-51页 |
2.2.3. 总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CALB组合突变库的筛选及迭代突变 | 第52-64页 |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2-54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3.2.1. 筛选策略 | 第54-55页 |
3.2.2. 底物合成及手性HPLC检测条件确定 | 第55-56页 |
3.2.3. 突变库A筛选结果 | 第56-58页 |
3.2.4. 迭代突变 | 第58-63页 |
3.2.5. 总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CALB突变体动力学拆分氟比洛芬及酮洛芬酯 | 第64-72页 |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4-6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5-72页 |
4.2.1. 氟比洛芬酯及酮洛芬酯的合成、鉴定及检测 | 第65-67页 |
4.2.2. 动力学拆分氟比洛芬及酮洛芬酯 | 第67-69页 |
4.2.3. 突变M5催化动力学拆分反应的转化率及ee值时间曲线 | 第69-71页 |
4.2.4. 讨论 | 第71-72页 |
第五章 CALB组合突变提高活性及选择性的分子机制 | 第72-80页 |
5.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72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7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72-80页 |
5.2.1. CALB突变影响活性及选择性的分子基础 | 第72-78页 |
5.2.2. 总结及讨论 | 第78-80页 |
第二部分 两种光滑假丝酵母酮还原酶的Prelog及反Prelog选择性 | 第80-96页 |
第六章 两种光滑假丝酵母酮还原酶的Prelog及反Prelog选择性 | 第80-96页 |
6.1. 前言 | 第80-86页 |
6.1.1. 酮还原酶在制备手性药物中的应用 | 第81-85页 |
6.1.2. 酮还原酶的Prelog还原规则 | 第85-86页 |
6.1.3. 本论文第二部分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86页 |
6.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86-88页 |
6.2.1. 实验材料 | 第86-87页 |
6.2.2. 实验方法 | 第87-8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8-96页 |
6.3.1. CgKRs不对称还原苯乙酮类衍生物 | 第88-91页 |
6.3.2. CgKRs的同源模建及分子模拟 | 第91-93页 |
6.3.3. CgKRs不对称还原其它底物 | 第93-94页 |
6.3.4. 总结及展望 | 第94-96页 |
第三部分 黑曲霉中P450单加氧酶对莪二酮异构体的羟基化 | 第96-114页 |
第七章 黑曲霉中P450单加氧酶对莪二酮异构体的羟基化 | 第96-114页 |
7.1. 前言 | 第96-102页 |
7.1.1.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在生物催化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96-100页 |
7.1.2. 本论文第三部分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0-102页 |
7.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02-103页 |
7.2.1. 实验材料 | 第102页 |
7.2.2. 实验方法 | 第102-103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4页 |
7.3.1. 黑曲霉对莪二酮三种立体异构体的生物转化 | 第103-111页 |
7.3.2. 黑曲霉中P450s的基因挖掘 | 第111-113页 |
7.3.3. 总结及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结论 | 第122-124页 |
创新点 | 第124-126页 |
论文发表情况及参与科研课题 | 第126-128页 |
个人简历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论文预先检测结果 | 第132-133页 |
附件 | 第133-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