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1 地震对深水桥梁的危害 | 第10-11页 |
1.1.2 库区深水斜拉桥的建设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3 库区深水斜拉桥地震响应特点 | 第13-15页 |
1.2 强震作用下水-结构耦合作用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国内外关于水-结构耦合作用规范的规定 | 第15-18页 |
1.2.2 水-结构耦合作用理论方法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水-结构耦合作用试验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 | 第21-24页 |
1.3.1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2 本课题研究技术方案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水-桥塔耦合作用理论分析 | 第24-34页 |
2.1 理想势流体理论 | 第24-27页 |
2.1.1 模型基本假定 | 第24页 |
2.1.2 计算理论分析 | 第24-27页 |
2.2 MORISON方程附加质量法 | 第27-29页 |
2.2.1 模型基本假定 | 第27页 |
2.2.2 计算理论分析 | 第27-29页 |
2.3 辐射波浪法 | 第29-32页 |
2.3.1 模型基本假定 | 第29-30页 |
2.3.2 计算理论分析 | 第30-32页 |
2.4 本文流固耦合计算软件的选取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强震作用下库区深水斜拉桥动力响应分析 | 第34-70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4-38页 |
3.1.1 上部结构 | 第35-37页 |
3.1.2 下部结构 | 第37-38页 |
3.1.3 地质情况 | 第38页 |
3.2 斜拉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8-50页 |
3.2.1 斜拉桥有限元模型介绍 | 第39-44页 |
3.2.2 地震动输入方式 | 第44-47页 |
3.2.3 阻尼输入方式 | 第47-48页 |
3.2.4 斜拉桥边界条件 | 第48-49页 |
3.2.5 水体的模拟 | 第49-50页 |
3.3 斜拉桥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第50-68页 |
3.3.1 斜拉桥自振频率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3.3.2 斜拉桥振型对比分析 | 第52-57页 |
3.3.3 斜拉桥地震响应对比分析 | 第57-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基于势流体理论的斜拉桥桥塔流固耦合参数分析 | 第70-100页 |
4.1 不同水深桥塔地震响应对比分析 | 第70-76页 |
4.1.1 水位变化对桥塔自振特性影响 | 第70-73页 |
4.1.2 水位变化对桥塔动力响应影响 | 第73-76页 |
4.2 内、外域水对桥塔地震响应影响研究 | 第76-87页 |
4.2.1 内、外域水地震响应特点 | 第77-78页 |
4.2.2 内、外域水对桥塔自振特性影响 | 第78-81页 |
4.2.3 内、外域水对桥塔动力响应影响 | 第81-87页 |
4.3 探究截面变化对墩柱地震响应影响 | 第87-93页 |
4.3.1 水下墩柱截面形式介绍 | 第87-88页 |
4.3.2 截面变化对墩柱自振特性影响 | 第88-90页 |
4.3.3 截面变化对墩柱动力响应影响 | 第90-93页 |
4.4 不同倾斜角度塔支地震响应对比分析 | 第93-99页 |
4.4.1 倾斜角变化对塔支自振特性影响 | 第94-95页 |
4.4.2 倾斜角变化对塔支动力响应影响 | 第95-9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0-101页 |
5.2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