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立题依据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分析 | 第16-27页 |
2.1 依托工程简介 | 第16-21页 |
2.1.1 普宣高速公路概况 | 第16-19页 |
2.1.2 重荷载对路面损伤的影响 | 第19-21页 |
2.2 车辙 | 第21-22页 |
2.3 裂缝 | 第22-23页 |
2.3.1 荷载裂缝 | 第23页 |
2.3.2 非荷载裂缝 | 第23页 |
2.4 表面损坏 | 第23-25页 |
2.5 水损害 | 第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27-38页 |
3.1 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3.1.1 有限元方法 | 第27-29页 |
3.1.2 ANSYS通用软件简介 | 第29页 |
3.2 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29-31页 |
3.2.1 路面结构模型 | 第29-30页 |
3.2.2 结构有限元单元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30-31页 |
3.2.3 荷载模型 | 第31页 |
3.2.4 基本假定 | 第31页 |
3.3 有限元分析中的计算参数 | 第31-33页 |
3.4 路面结构模型中沥青下面层的应力和应变计算 | 第33-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 第38-68页 |
4.1 荷载应力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 | 第39-53页 |
4.1.1 设计级配 | 第39-40页 |
4.1.2 油石比 | 第40页 |
4.1.3 马歇尔试验结果 | 第40-41页 |
4.1.4 最佳油石比 | 第41页 |
4.1.5 劈裂疲劳试验 | 第41-42页 |
4.1.6 未冻融沥青混凝土的劈裂疲劳曲线和疲劳方程 | 第42-46页 |
4.1.7 冻融条件下沥青混凝土的劈裂疲劳曲线和疲劳方程 | 第46-53页 |
4.2 应变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及疲劳寿命分析 | 第53-67页 |
4.2.1 无水状态下的应变疲劳方程 | 第54-56页 |
4.2.2 水损害严重状态下应变疲劳方程 | 第56-58页 |
4.2.3 温度区间内的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 第58页 |
4.2.4 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 第58-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重载条件下路基性能研究 | 第68-81页 |
5.1 路基工作区理论 | 第68-73页 |
5.1.1 路基的受力 | 第68-69页 |
5.1.2 路基工作区的深度范围 | 第69-70页 |
5.1.3 对路基工作区划分方法的新探讨 | 第70-73页 |
5.2 重载条件下路基工作区的确定 | 第73-74页 |
5.3 循环荷载下路基土变形特性及沉降预测 | 第74-80页 |
5.3.1 路基土破坏强度f?的确定 | 第76页 |
5.3.2 路基土动应力d?的确定 | 第76-78页 |
5.3.3 参数的选取 | 第78-79页 |
5.3.4 累积轴向应变预测计算 | 第79-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
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
二、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