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物理高考复习阶段的实践与探索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合作学习的定义 | 第10-11页 |
1.3 浙江省新高考带来的挑战 | 第11-13页 |
2 合作学习的理论 | 第13-17页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3-16页 |
2.2 动机理论 | 第16页 |
2.3 社会互赖理论 | 第16-17页 |
2.4 阐述理论 | 第17页 |
3 合作学习的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3.1 约翰逊兄弟提出的框架 | 第17-18页 |
3.2 合作学习中的互动 | 第18-19页 |
3.3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19页 |
4 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 | 第19-22页 |
5 合作学习的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5.1 量化数据 | 第22-24页 |
5.2 课堂观察 | 第24页 |
5.3 问卷调查 | 第24-25页 |
5.4 访谈 | 第25-26页 |
5.5 伦理问题 | 第26-27页 |
6 合作学习的数据分析 | 第27-50页 |
6.1 量化数据分析 | 第27-31页 |
6.2 问卷调查统计 | 第31-44页 |
6.3 访谈数据分析 | 第44-50页 |
7 结论 | 第50-54页 |
8 结语 | 第54-58页 |
8.1 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54-56页 |
8.2 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8.3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1 | 第60-64页 |
附录2 | 第64-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