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论文--草坪与地被植物论文

结缕草耐盐种质筛选与外源亚精胺提高耐盐性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背景第11页
    1.2 草类植物种质资源的种类与分布第11-12页
    1.3 草类植物耐盐研究进展第12-13页
    1.4 草类植物的生理性适应第13-18页
        1.4.1 渗透调节第14-16页
        1.4.2 离子调节第16-17页
        1.4.3 清除活性氧第17-18页
    1.5 多胺耐盐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8-23页
        1.5.1 多胺的合成代谢第19-20页
        1.5.2 多胺的耐盐机制第20页
        1.5.3 多胺清除活性氧第20-21页
        1.5.4 多胺的渗透调节第21-22页
        1.5.5 多胺的信号转导第22-23页
    1.6 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二章 结缕草属植物耐盐种质的筛选第25-3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2.1.1 试验材料第26页
        2.1.2 试验设计第26页
        2.1.3 指标测定第26-27页
    2.2 数据分析第27-3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2.3.1 结缕草属种质资源耐盐性差异第30-32页
        2.3.2 Pearson相关分析第32-33页
        2.3.3 聚类分析第33-35页
    2.4 讨论第35-36页
    2.5 结论第36-37页
第三章 盐胁迫对结缕草属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第37-5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3.1.1 试验材料第38页
        3.1.2 试验设计第38页
        3.1.3 指标测定第38-39页
    3.2 数据处理第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50页
        3.3.1 盐处理对结缕草属植物叶片中Na~+、K~+含量的影响第39-42页
        3.3.2 盐处理对结缕草属叶片中SPAD值的影响第42-43页
        3.3.3 盐处理对结缕草属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43-45页
        3.3.4 盐处理对结缕草属植物叶片中MDA含量的影响第45-46页
        3.3.5 盐处理对结缕草属植物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6-50页
    3.4 讨论第50-51页
    3.5 结论第51-53页
第四章 盐胁迫条件下外源亚精胺对结缕草属植物根部不同形态多胺的影响第53-6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4.1.1 试验材料第54页
        4.1.2 试验设计第54-55页
        4.1.3 指标测定第55-56页
    4.2 数据分析第5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6-66页
        4.3.1 生物量的变化第56-57页
        4.3.2 游离态多胺的变化第57-58页
        4.3.3 结合态多胺的变化第58页
        4.3.4 不可溶态多胺的变化第58-63页
        4.3.5 多胺合成酶的活性第63-65页
        4.3.6 多胺降解酶的活性第65页
        4.3.7 多胺代谢路径分析第65-66页
    4.4 讨论第66-67页
    4.5 结论第67-69页
第五章 盐胁迫条件下外源亚精胺浓度的变化对结缕草属植物耐盐性和根部多胺代谢影响第69-83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0页
        5.1.1 试验材料第70页
        5.1.2 试验设计第70页
        5.1.3 指标测定第70页
    5.2 数据分析第70-7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1-81页
        5.3.1 外源亚精胺浓度的变化对根生长指标的影响第71-72页
        5.3.2 外源亚精胺浓度的变化对多胺总量的影响第72页
        5.3.3 外源亚精胺浓度的变化对多胺含量的影响第72-74页
        5.3.4 外源亚精胺浓度的变化对多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第74-75页
        5.3.5 外源亚精胺浓度的变化对多胺降解酶活性的影响第75-76页
        5.3.6 外源亚精胺浓度的变化对H_2O_2和MDA含量的影响第76-77页
        5.3.7 外源亚精胺浓度的变化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77-78页
        5.3.8 相关性分析第78-81页
    5.4 讨论第81-82页
    5.5 结论第82-83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83-85页
    6.1 主要结论第83页
    6.2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个人简介第100-101页
缩写词表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番茄育种过程中代谢组的变化及遗传基础研究
下一篇:苹果果实酸度基因挖掘验证及基因组选择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