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量子点的概述 | 第9-13页 |
2.1 量子点的性质 | 第10-11页 |
2.2 量子点的合成与表面修饰 | 第11-12页 |
2.3 量子点的应用 | 第12页 |
2.4 量子点的毒性 | 第12-13页 |
3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9页 |
第二章 以GSH-CdTe QDs为荧光探针研究镱离子与hsDNA的相互作用及对hsDNA分析检测 | 第19-33页 |
1 引言 | 第1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2.1 仪器 | 第20页 |
2.2 试剂 | 第20页 |
2.3 GSH-CdTe QDs的合成 | 第20页 |
2.4 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9页 |
3.1 GSH-CdTe QDs形貌特征 | 第21-22页 |
3.2 GSH-CdTe QDs-Yb~(3+)荧光光谱 | 第22页 |
3.3 荧光猝灭机理 | 第22-24页 |
3.4 Yb~(3+)-hs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4-26页 |
3.5 GSH-CdTe QDs-Yb~(3+)-hsDNA三元体系的荧光光谱 | 第26页 |
3.6 荧光恢复机理 | 第26-28页 |
3.7 荧光光谱法检测hsDNA的含量 | 第28-29页 |
4 结论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第三章 以GSH-CdTe QDs为荧光探针检测焦性没食子酸的含量 | 第33-41页 |
1 引言 | 第3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2.1 仪器 | 第33页 |
2.2 试剂 | 第33页 |
2.3 GSH-CdTe QDs的合成 | 第33-34页 |
2.4 GSH-CdTe QDs与PG的相互作用 | 第3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3.1 最佳实验条件 | 第34-35页 |
3.2 GSH-CdTe QDs-pyrogallol体系荧光光谱 | 第35-36页 |
3.3 方法的选择性与应用 | 第36-37页 |
3.4 荧光猝灭机理 | 第37-38页 |
4 结论 | 第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第四章 以GSH-CdTe QDs为荧光探针定性检测半胱氨酸 | 第41-51页 |
1 引言 | 第4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2.1 仪器 | 第41-42页 |
2.2 试剂 | 第42页 |
2.3 GSH-CdTe QDs的合成 | 第42页 |
2.4 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3.1 最佳实验条件 | 第43-44页 |
3.2 GSH-CdTe QDs-单宁酸荧光光谱 | 第44页 |
3.3 荧光猝灭机理 | 第44-46页 |
3.4 GSH-CdTe QDs-tannin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 第46-47页 |
3.5 Cys含量的检测 | 第47-48页 |
4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