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实践 | 第11-15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1页 |
2.1.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1-12页 |
2.1.3 扁平化组织理论 | 第12页 |
2.1.4 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12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2.2.1 深化分设理论 | 第13页 |
2.2.2 全面合并理论 | 第13-14页 |
2.2.3 调整优化理论 | 第14-15页 |
3 我国税务机构发展沿革 | 第15-24页 |
3.1 我国税务机构发展历史 | 第15-17页 |
3.1.1 分税制改革前我国税务机构的发展情况 | 第15-16页 |
3.1.2 分税制改革与我国税务机构分设 | 第16-17页 |
3.2 我国税务机构设置现状 | 第17-18页 |
3.2.1 总体情况 | 第17页 |
3.2.2 基层税务局情况 | 第17-18页 |
3.3 当前我国税务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18-24页 |
3.3.1 征税成本高、人均效率低 | 第18-20页 |
3.3.2 纳税成本高、纳税人满意度低 | 第20-21页 |
3.3.3 税收管理风险增加 | 第21-22页 |
3.3.4 机构设置重复冗余 | 第22-23页 |
3.3.5 税收信息化推进困难 | 第23-24页 |
4 外国税务机构设置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4-31页 |
4.1 各国税务机构设置的模式及经验 | 第24-28页 |
4.1.1 美国税务机构的设置 | 第24-26页 |
4.1.2 巴西税务机构的设置 | 第26-27页 |
4.1.3 瑞典税务机构的设置 | 第27-28页 |
4.1.4 日本税务机构的设置 | 第28页 |
4.2 各国税务机构设置的特点 | 第28-29页 |
4.2.1 中央税务机构的特点 | 第28-29页 |
4.2.2 地方税务机构的特点 | 第29页 |
4.3 各国税务机构设置对我国税务机构调整和改革的启示 | 第29-31页 |
4.3.1 压缩管理层级 | 第29-30页 |
4.3.2 精简机构设置 | 第30页 |
4.3.3 重视纳税服务 | 第30页 |
4.3.4 重视税收信息化 | 第30-31页 |
5 我国税务机构调整和改革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第31-35页 |
5.1 必要性分析 | 第31-32页 |
5.1.1 推进大部门体制的需要 | 第31页 |
5.1.2 建设服务性机关的需要 | 第31页 |
5.1.3 加强依法治税的需要 | 第31-32页 |
5.2 可行性分析 | 第32-35页 |
5.2.1 税收政策提供理论保障 | 第32-33页 |
5.2.2 税收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 第33页 |
5.2.3 人员结构提供调整时机 | 第33-34页 |
5.2.4“上海模式”提供实践案例 | 第34-35页 |
6 我国税务机构调整和改革的原则、措施和改革趋势 | 第35-41页 |
6.1 我国税务机构调整和改革的原则 | 第35-36页 |
6.1.1 为民便民原则 | 第35页 |
6.1.2 完整统一原则 | 第35页 |
6.1.3 责权一致原则 | 第35-36页 |
6.1.4 依法行政原则 | 第36页 |
6.1.5 精简高效原则 | 第36页 |
6.1.6 适应发展原则 | 第36页 |
6.2 我国税务机构设置的调整措施 | 第36-38页 |
6.2.1 基层纳税服务机构有机整合 | 第36-37页 |
6.2.2 共建税收风险管理机构 | 第37-38页 |
6.2.3 合理简并基层管理机构 | 第38页 |
6.3 我国税务机构设置的改革趋势 | 第38-41页 |
6.3.1 转变理念设置组织体系 | 第38-39页 |
6.3.2 依职能设置简并机构 | 第39页 |
6.3.3 纵向压缩组织架构 | 第39页 |
6.3.4 信息化手段提升组织效率 | 第39-40页 |
6.3.5 逐步探索国、地税整合模式 | 第40-41页 |
7 结论 | 第41-43页 |
7.1 本论文基本结论 | 第41页 |
7.2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