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7-38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17-2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20页
        1.1.2 问题提出第20-2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1.2.1 研究目的第22页
        1.2.2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3-34页
        1.3.1 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第23-28页
        1.3.2 知识创新联盟研究综述第28-32页
        1.3.3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综述第32-33页
        1.3.4 研究现状评述第33-34页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第34-36页
        1.4.1 研究内容第34-35页
        1.4.2 论文结构第35-36页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6-38页
        1.5.1 研究方法第36页
        1.5.2 技术路线第36-38页
第2章 基础理论与相关概念界定第38-61页
    2.1 产学研合作创新理论第38-42页
        2.1.1 创新理论发展与产学研合作第38页
        2.1.2 创新驱动理论与产学研合作第38-39页
        2.1.3 开放式创新理论与产学研合作第39-40页
        2.1.4 协同创新理论与产学研合作第40-42页
    2.2 互联网环境相关理论第42-47页
        2.2.1 互联网+第42-43页
        2.2.2 互联网环境下合作创新相关技术与运作模式第43-47页
    2.3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的复杂系统第47-49页
    2.4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界定第49-51页
        2.4.1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内涵第49-50页
        2.4.2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复杂开放环境第50-51页
    2.5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特征第51-57页
        2.5.1 合作更加开放第51-54页
        2.5.2 合作模式更加多样第54页
        2.5.3 合作内容更加丰富第54-55页
        2.5.4 知识转移更加高效第55-56页
        2.5.5 知识产出更加丰富第56-57页
    2.6 互联网环境在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中的功能第57-60页
        2.6.1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创新的平台功能第57-59页
        2.6.2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创新的技术功能第59-60页
    2.7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3章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过程第61-83页
    3.1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动力第61-64页
        3.1.1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内生动力第61-63页
        3.1.2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外部动力第63-64页
    3.2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第64-79页
        3.2.1 合作伙伴的选择原则第65-66页
        3.2.2 合作伙伴选择的路径和方法第66-69页
        3.2.3 合作伙伴的线上筛选第69-71页
        3.2.4 合作伙伴的线下确定第71-79页
    3.3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构建与运行第79-82页
        3.3.1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构建第79-80页
        3.3.2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运行第80-82页
    3.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4章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界面管理第83-98页
    4.1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界面管理内涵第83-84页
    4.2 方法选择与数据采集第84-88页
        4.2.1 方法选择第84-85页
        4.2.2 数据采集第85-88页
    4.3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界面管理平台第88-92页
        4.3.1 结构模块第88-90页
        4.3.2 平台设计标准第90-91页
        4.3.3 运行系统第91-92页
    4.4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界面系统运行管理第92-97页
        4.4.1 联盟合作界面指挥系统运行管理第92-94页
        4.4.2 联盟合作界面衔接系统运行管理第94-96页
        4.4.3 联盟合作界面执行系统运行管理第96-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5章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影响因素第98-112页
    5.1 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第98-99页
    5.2 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第99-102页
        5.2.1 研究方法第99-100页
        5.2.2 数据采集第100-102页
    5.3 范畴提炼和模型构建第102-105页
        5.3.1 开放式编码第102-103页
        5.3.2 主轴编码第103-104页
        5.3.3 选择性编码第104-105页
        5.3.4 理论饱和度检验第105页
    5.4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影响因素模型阐释第105-110页
        5.4.1 合作伙伴因素第105-106页
        5.4.2 管理沟通因素第106-107页
        5.4.3 利益分配因素第107页
        5.4.4 知识因素第107-109页
        5.4.5 合作风险因素第109-110页
    5.5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联盟合作影响因素模型改进第110-111页
        5.5.1 选择前置变量第110页
        5.5.2 掌控内部情境变量第110-111页
        5.5.3 顺应外部情境变量第111页
    5.6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6章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绩效评价第112-124页
    6.1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绩效评价内涵第112-113页
        6.1.1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绩效评价内涵第112页
        6.1.2 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绩效评价方法第112-113页
    6.2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第113-118页
        6.2.1 蝉变模型第113-115页
        6.2.2 确定评价指标第115-118页
    6.3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绩效评价流程及方法第118-122页
        6.3.1 合作绩效评价流程第118-119页
        6.3.2 BP神经网络算法第119-120页
        6.3.3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120-122页
    6.4 算例第122页
    6.5 互联网环境下联盟合作绩效评价改进第122-123页
    6.6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7章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风险评估与控制第124-144页
    7.1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风险类型第124-127页
        7.1.1 知识寻求过程中的风险第125页
        7.1.2 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风险第125-126页
        7.1.3 知识价值判断过程中的风险第126页
        7.1.4 知识吸收与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第126-127页
        7.1.5 知识成果应用中的风险第127页
    7.2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风险级别设定第127-128页
    7.3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风险评估方法第128-136页
        7.3.1 风险评估流程第129-131页
        7.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指标权重处理第131-135页
        7.3.3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风险指标测量第135-136页
    7.4 实证分析第136-140页
    7.5 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风险控制第140-143页
        7.5.1 互联网合作创新平台的科学规范机制第140-141页
        7.5.2 和谐共融的知识共享机制第141页
        7.5.3 知识转移过程快速传递机制第141-142页
        7.5.4 知识创新过程与知识成果产业化的延伸机制第142-143页
    7.6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结论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2页
附录1第162-163页
附录2第163-164页
附录3第164-16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170页
个人简历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计量视角下能源消费与经济开放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客户共创环境下新产品开发前端客户隐性知识获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