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氮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1-12页 |
1.2 含氮废水的脱氮机理及工艺 | 第12-14页 |
1.2.1 生物脱氮的机理 | 第12-13页 |
1.2.2 污水脱氮工艺 | 第13-14页 |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3.1 微生物燃料电池概述 | 第14-15页 |
1.3.2 MFC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3 MFC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MFC在废水脱氮当中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9-21页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3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实验设计方案 | 第21-22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22-23页 |
2.2.1 阳极石墨的处理方法 | 第23页 |
2.2.2 空气阴极的制备 | 第23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2.3.1 实验用水 | 第23-24页 |
2.3.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4-25页 |
2.4 分析检测方法 | 第25-27页 |
2.4.1 常规指标分析方法 | 第25页 |
2.4.2 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4.3 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的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第3章 碳源、碳氮比、PH对反硝化的影响 | 第27-38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不同碳源对反硝化的影响 | 第27-30页 |
3.2.1 硝酸氮去除速率的比较 | 第28-29页 |
3.2.2 亚硝氮的累积 | 第29-30页 |
3.3 不同碳氮比对反硝化的影响 | 第30-34页 |
3.3.1 硝态氮去除速率的比较 | 第30-32页 |
3.3.2 亚硝氮的累积 | 第32-33页 |
3.3.3 总氮去除效率和乙酸钠利用效率的比较 | 第33-34页 |
3.4 不同PH对反硝化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1 硝态氮去除速率的比较 | 第34-35页 |
3.4.2 亚硝氮的累积 | 第35-36页 |
3.4.3 总氮的去除效率比较 | 第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MFC-AF耦合系统的脱氮和产电性能研究 | 第38-59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反应器的启动 | 第38-41页 |
4.2.1 启动阶段COD变化 | 第38-40页 |
4.2.2 启动阶段MFC电位变化 | 第40页 |
4.2.3 启动阶段反硝化效果 | 第40-41页 |
4.3 MFC的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 | 第41-43页 |
4.4 反应器长期运行效果 | 第43-55页 |
4.4.1 高浓度碳源对反应器脱氮产电效果的影响 | 第43-47页 |
4.4.2 适当浓度碳源对反应器脱氮产电效果的影响 | 第47-50页 |
4.4.3 低浓度碳源对反应器脱氮产电效果的影响 | 第50-54页 |
4.4.4 两个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对比 | 第54-55页 |
4.5 MFC-AF耦合反应器的碳源浓度优化和结果验证 | 第55-58页 |
4.5.1 产电最佳时的碳源浓度 | 第55-56页 |
4.5.2 实验验证 | 第56-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MFC-AF耦合系统运行机制和经济效能初探 | 第59-74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反应器的电子转移机制 | 第59-62页 |
5.2.1 乙酸钠的电子转移过程 | 第59-60页 |
5.2.2 脱氮过程的电子转移过程 | 第60页 |
5.2.3 产电过程的反应机制 | 第60-61页 |
5.2.4 乙酸钠为电子供体的电子流向 | 第61-62页 |
5.3 反应器内部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 第62-69页 |
5.3.1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62-63页 |
5.3.2 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 第63-67页 |
5.3.3 环境因子关联分析 | 第67-69页 |
5.4 MFC-AF实际应用讨论 | 第69-72页 |
5.4.1 MFC-AF工艺的优势分析 | 第69-70页 |
5.4.2 MFC-AF的工程计算 | 第70-71页 |
5.4.3 MFC-AF的经济效能分析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