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人行桥减振的一种新型非线性电涡流TMD的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4页 |
1.2 人行荷载的减振控制 | 第14-15页 |
1.3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简介 | 第15-22页 |
1.3.1 优点 | 第16页 |
1.3.2 构造和减振原理 | 第16-22页 |
1.4 TMD的发展历程与研究 | 第22-26页 |
1.4.1 TMD振动控制的发展历程 | 第22-25页 |
1.4.2 TMD在桥梁工程中的研究 | 第25-26页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新型非线性电涡流TMD的研发思路 | 第27-33页 |
2.1 电涡流TMD | 第27-29页 |
2.1.1 电涡流TMD研究中的问题 | 第27-28页 |
2.1.2 电涡流TMD的研究方向 | 第28-29页 |
2.2 非线性TMD | 第29-32页 |
2.2.1 非线性TMD研究中的问题 | 第29-30页 |
2.2.2 非线性刚度TMD | 第30-31页 |
2.2.3 非线性阻尼TMD | 第31-32页 |
2.2.4 非线性TMD的研究方向 | 第32页 |
2.3 电涡流阻尼应用于非线性TMD的意义 | 第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新型TMD的设计方案和模拟实验 | 第33-65页 |
3.1 研发必要性简介 | 第33页 |
3.2 构造和工作方式 | 第33-37页 |
3.3 电涡流阻尼的计算 | 第37-38页 |
3.4 工作模型的简化 | 第38-39页 |
3.5 建立二自由度系统的状态方程 | 第39-42页 |
3.6 外荷载下不同阻尼情况的运动状态方程 | 第42-46页 |
3.7 工程实例 | 第46-50页 |
3.8 程序模拟 | 第50-62页 |
3.8.1 非线性TMD和线性TMD的对比 | 第51-59页 |
3.8.2 非线性TMD中铜片形状的研究 | 第59-62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四章 模型实验的设计 | 第65-75页 |
4.1 建筑抗震模型实验的设计方法 | 第65-67页 |
4.1.1 模型实验的意义 | 第65页 |
4.1.2 模型实验理论 | 第65-66页 |
4.1.3 模型实验的分类 | 第66页 |
4.1.4 实验设计要求 | 第66-67页 |
4.2 人行桥模型的设计 | 第67-70页 |
4.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70-72页 |
4.4 试验思路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实验过程和结果 | 第75-89页 |
5.1 人行桥模型的自振实验 | 第75-77页 |
5.2 新型TMD的参数设计 | 第77-78页 |
5.3 未附加TMD时在人行荷载下的振动测试 | 第78-79页 |
5.4 附加线性TMD时在人行荷载下的振动测试 | 第79-81页 |
5.5 附加非线性TMD时在人行荷载下的振动测试 | 第81-86页 |
5.5.1 附加三角形铜片的非线性TMD | 第81-84页 |
5.5.2 附加圆形铜片的非线性TMD | 第84-86页 |
5.6 各种情况下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86-8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附录 | 第101-105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01-102页 |
附录B:文中模拟仿真用到的程序 | 第102-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