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悬索桥论文

中等跨径人行悬索桥减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6页
        1.2.1 桥梁振动第9-11页
        1.2.2 结构振动控制第11-14页
        1.2.3 桥梁振动控制第14-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人群荷载激励下的人行悬索桥动力响应分析第17-32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依托工程及有限元模型第17-19页
        2.2.1 依托工程第17-18页
        2.2.2 有限元模型第18-19页
    2.3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方法及结果第19-21页
        2.3.1 结构自振特性求解方法第19-20页
        2.3.2 结构自振分析结果第20-21页
    2.4 人行荷载模式第21-23页
        2.4.1 单人步行荷载表达式第21-22页
        2.4.2 人群荷载模式等效第22-23页
    2.5 国内外桥梁舒适度的规定第23页
    2.6 人行荷载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第23-31页
        2.6.1 加载工况Ⅰ第24-26页
        2.6.2 加载工况Ⅱ第26-28页
        2.6.3 加载工况Ⅲ第28-31页
    2.7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稳定索的减振效果第32-44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稳定索参数的确定第32-33页
    3.3 结构自振动力特性分析第33-36页
    3.4 人群荷载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第36-43页
        3.4.1 加载工况Ⅰ第36-38页
        3.4.2 加载工况Ⅱ第38-41页
        3.4.3 加载工况Ⅲ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引入TMD系统的减振效果分析第44-58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TMD经典理论第44-45页
    4.3 多自由度结构TMD参数的确定第45-46页
    4.4 TMD模拟方式第46-47页
    4.5 人行荷载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第47-54页
        4.5.1 加载工况Ⅰ第47-49页
        4.5.2 加载工况Ⅱ第49-51页
        4.5.3 加载工况Ⅲ第51-54页
    4.6 两种减振方式对比第54-57页
    4.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人行桥减振的一种新型非线性电涡流TMD的研究
下一篇:桩基不均匀沉降对桥梁上部结构影响分析与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