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外心室辅助装置的发展 | 第10-17页 |
1.3.1 国外心室辅助装置的发展 | 第10-16页 |
1.3.2 国内心室辅助装置的发展 | 第16-17页 |
1.4 国内外血循环辅助装置的血液动力学及叶轮径向力的研究 | 第17-19页 |
1.5 本文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离心式心室辅助泵的设计 | 第21-2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离心式心室辅助装置泵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3 离心式心室辅助泵总体参数的设计 | 第22-24页 |
2.3.1 初始设计参数的选择 | 第22页 |
2.3.2 进出口直径设计 | 第22-23页 |
2.3.3 比转速的计算 | 第23页 |
2.3.4 效率估计 | 第23-24页 |
2.4 叶轮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2.5 涡室的设计 | 第25-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心室辅助泵的流场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29-36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确立心室辅助泵的数值计算模型 | 第29-32页 |
3.2.1 确定控制方程 | 第29-30页 |
3.2.2 确定湍流模型 | 第30-32页 |
3.3 流场边界条件及求解设定 | 第32-34页 |
3.3.1 模型的设置 | 第32页 |
3.3.2 介质的物理参数设置 | 第32页 |
3.3.3 流道区域的设置 | 第32-33页 |
3.3.4 壁面及出入口边界的设置 | 第33页 |
3.3.5 求解器的设置 | 第33-34页 |
3.4 流道的网格生成以及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叶轮出口位置对血液动力学及径向心力的影响 | 第36-51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血液动力学 | 第36-41页 |
4.2.1 水力特性 | 第36-38页 |
4.2.2 静压分布 | 第38-40页 |
4.2.3 壁面切应力分布 | 第40-41页 |
4.3 叶轮所受径向偏心力分析 | 第41-47页 |
4.3.1 叶轮径向偏心力产生的原因 | 第41-42页 |
4.3.2 叶轮壁面压力分布 | 第42-44页 |
4.3.3 叶轮径向偏心力 | 第44-47页 |
4.4 离心泵上下间隙的回流 | 第47-49页 |
4.5 重力方向对泵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隔舌圆角对泵体内部流场的影响 | 第51-57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血液动力学 | 第51-54页 |
5.2.1 扬程特性曲线 | 第51-52页 |
5.2.2 流场静压分布 | 第52-53页 |
5.2.3 切应力分布 | 第53-54页 |
5.3 叶轮径向偏心力 | 第54-55页 |
5.4 上下间隙的回流 | 第55-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