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废电路板的热预处理及其电解提铜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1 绪论第11-26页
    1.1. 电子废弃物概述第11-12页
        1.1.1 电子废弃物的产生第11页
        1.1.2 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第11-12页
    1.2 废弃电路板的危害及从中提取铜的意义第12-13页
        1.2.1 废弃电路板的危害第12-13页
        1.2.2 从废弃电路板中提取铜的意义第13页
    1.3 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方法概述第13-21页
        1.3.1 机械处理法第13-14页
        1.3.2 火法第14-15页
        1.3.3 生物法第15-17页
            (1)生物浸取技术原理第16页
            (2) 生物浸取法提铜的条件第16-17页
        1.3.4 湿法冶金第17-21页
            (1)湿法冶金典型及传统工艺概述第17页
            (2)铜等金属的湿法冶金回收方法概述第17页
            (3)现代或常用湿法冶金技术简介第17-21页
    1.4 铜的电解精炼简述第21-23页
        1.4.1 铜电解精炼原理及典型工艺流程第21页
        1.4.2 新型电解精炼铜第21-23页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3-26页
        1.5.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2 研究意义第24-26页
2 废电路板的预处理及成分分析第26-33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样品来源第26页
    2.3 样品预处理实验第26-27页
        2.3.1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6-27页
        2.3.2 实验方法第27页
    2.4 样品成分测定实验第27-32页
        2.4.1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8页
        2.4.2 实验方法第28-29页
        2.4.3 实验结果第29-31页
        2.4.4 实验结果总结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熔融电极与不锈钢阴极法从电子废弃物中制备电解铜第33-4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主要实验试剂及设备第33-34页
        3.2.1 主要实验试剂第33页
        3.2.2 实验设备第33-34页
    3.3 实验原理第34-35页
        3.3.1 不锈钢阴极技术原理第34-35页
        3.3.2 电解原理第35页
        3.3.3 分析测试原理第35页
    3.4 实验方法第35-36页
        3.4.1 阳极制备实验第35页
        3.4.2 电解单因素实验第35页
        3.4.3 阴极铜纯度测定实验第35-36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4页
        3.5.1 单因素实验第36-43页
        3.5.2 最佳电解条件下阴极铜纯度、电流效率及能耗结果第43-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预处理后废电路板粉末直接电解提铜第45-54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主要实验药剂及设备第45-46页
        4.2.1 主要实验试剂第45页
        4.2.2 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第45-46页
    4.3 实验原理第46页
    4.4 实验方法第46-47页
        4.4.1 电解单因素实验第46-47页
        4.4.2 阴极铜纯度测定第47页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4.5.1 单因素对阴极铜质量的影响第47-50页
        4.5.2 正交实验第50-51页
        4.5.3 最佳电解条件下阴极铜纯度、电流效率及能耗结果第51-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5 预处理对电解法的影响以及两种电解法的比较第54-58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预处理对电解法从废电路板中回收铜的影响第54-56页
    5.3 两种电解法比较第56-57页
        5.3.1 电解能耗、阴极铜纯度及电解电流效率对比第56页
        5.3.2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56-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6 结论及建议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59页
    6.2 建议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与论文情况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泵站旱天放江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研究
下一篇:溶解性有机质与典型抗生素的基本作用特征及其混凝去除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