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2-26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文献分析:问题维度 | 第13-16页 |
2.文献分析:方法维度 | 第16-19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20-24页 |
1.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研究过程 | 第21-23页 |
3.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24页 |
(六)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1.学科 | 第24页 |
2.学科建设 | 第24-26页 |
一、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 第26-32页 |
(一)数据收集 | 第26-29页 |
1.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6-28页 |
2.样本选取 | 第28-29页 |
(二)数据分析 | 第29-32页 |
1.数据分析的设计 | 第29-30页 |
2.分析工具 | 第30-31页 |
3.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 | 第31-32页 |
二、三校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整体状况 | 第32-40页 |
(一)学位论文的数量变化 | 第32-34页 |
1.研究样本的校别分布情况 | 第32-33页 |
2.三校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数量变化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二)教育层级维度的分布状况 | 第34-35页 |
1.Bh大学 | 第34页 |
2.Ss大学 | 第34-35页 |
3.Ls大学 | 第35页 |
(三)研究领域维度的分布状况 | 第35-37页 |
1.Bh大学 | 第35-36页 |
2.Ss大学 | 第36页 |
3.Ls大学 | 第36-37页 |
(四)研究方法维度的分布状况 | 第37-40页 |
1.Bh大学 | 第37-38页 |
2.Ss大学 | 第38页 |
3.Ls大学 | 第38-40页 |
三、三校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热点、领域变迁与方法 | 第40-57页 |
(一)三校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分析 | 第40-51页 |
1.Bh大学 | 第40-45页 |
2.Ss大学 | 第45-49页 |
3.Ls大学 | 第49-51页 |
(二)三校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领域变迁 | 第51-53页 |
1.Bh大学 | 第51页 |
2.Ss大学 | 第51-52页 |
3.Ls大学 | 第52-53页 |
(三)三校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方法分析 | 第53-57页 |
1.学位论文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分类 | 第53-54页 |
2.三校研究方法的分析 | 第54-57页 |
四、从三校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透视其学科建设 | 第57-65页 |
(一)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与学位论文选题的整合 | 第57-59页 |
(二)三校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科建设中的特色 | 第59-62页 |
1.Bh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科建设中的特色 | 第59-60页 |
2.Ss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科建设中的特色 | 第60页 |
3.Ls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科建设中的特色 | 第60-61页 |
4.三校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科建设中的特色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三)三校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问题 | 第62-63页 |
1.缺乏集中且稳定的研究领域 | 第62页 |
2.研究方法不够规范 | 第62-63页 |
3.原理性不强 | 第63页 |
(四)对三校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生学术研究的建议 | 第63-65页 |
1.凝炼特色研究领域 | 第63页 |
2.重视研究方法的训练 | 第63-64页 |
3.人才培养方面彰显学校特色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6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