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植物与细菌的联合修复 | 第11-12页 |
1.2.2 植物与真菌的联合修复 | 第12页 |
1.2.3 植物与有机菌肥的联合修复 | 第12-13页 |
1.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3.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性 | 第13页 |
1.3.2 土壤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1.3.3 其他因素 | 第14-15页 |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5-18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锰矿渣有机菌肥改良中试系统的植物修复效应 | 第18-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1 设置中试模拟装置 | 第18-19页 |
2.1.2 中试系统基质与植物配比 | 第19-20页 |
2.1.3 样品采集 | 第20页 |
2.1.4 样品测定 | 第20-21页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34页 |
2.2.1 植物生长状况 | 第22-26页 |
2.2.2 植物重金属吸收特性 | 第26-33页 |
2.2.3 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理化性质 | 第33-34页 |
2.3 讨论 | 第34-35页 |
2.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中试系统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 第36-4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3.1.1 样本采集 | 第36页 |
3.1.2 高通量测序 | 第36-37页 |
3.1.3 测序数据的处理 | 第37-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3.2.1 样本测序结果及取样深度验证 | 第38-39页 |
3.2.2 样本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分析 | 第39-40页 |
3.2.3 细菌群落组成 | 第40-43页 |
3.2.4 各样本细菌群落间的关系 | 第43页 |
3.2.5 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3-44页 |
3.3 讨论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中试系统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 第46-5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4.1.1 样本采集 | 第46页 |
4.1.2 高通量测序 | 第46页 |
4.1.3 测序数据的处理 | 第4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4.2.1 样本测序结果及取样深度验证 | 第46-47页 |
4.2.2 样本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分析 | 第47-48页 |
4.2.3 真菌群落组成 | 第48-51页 |
4.2.4 各样本真菌群落间的关系 | 第51页 |
4.2.5 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1-52页 |
4.3 讨论 | 第52-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页 |
5.2 创新点 | 第54-55页 |
5.3 不足与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70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