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厚藤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1.3.1 形态特性 | 第12页 |
1.3.2 生态习性及应用价值 | 第12-13页 |
1.3.3 生态分布 | 第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4.1 滨海盐碱地区研究 | 第13-14页 |
1.4.2 滨海沙生植被研究 | 第14-15页 |
1.4.3 滨海沙生植被的适应性 | 第15-16页 |
1.4.4 小结 | 第16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2 独创或新颖之处 | 第16-17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实验方法 | 第18-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2.1.1 试验地点 | 第18-19页 |
2.1.2 土壤类型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2.2.1 实验设计 | 第19页 |
2.2.2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19-20页 |
2.2.3 植株养分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2.2.4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1页 |
2.2.5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21-24页 |
2.2.6 叶绿素荧光指标的测定 | 第24页 |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不同地区厚藤生长状况研究 | 第25-30页 |
3.1 厚藤解剖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3.1.1 叶片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3.1.2 茎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3.1.3 根系结构分析 | 第27页 |
3.2 厚藤叶面积生长特性 | 第27-28页 |
3.3 讨论 | 第28-29页 |
3.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不同生长环境下厚藤生理生态指标响应 | 第30-39页 |
4.1 过氧化氢酶活性分析 | 第30-31页 |
4.2 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 | 第31页 |
4.3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析 | 第31-32页 |
4.4 丙二醛含量分析 | 第32-33页 |
4.5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 第33页 |
4.6 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分析 | 第33-34页 |
4.7 叶绿素含量分析 | 第34-35页 |
4.8 脱落酸含量分析 | 第35-37页 |
4.9 讨论 | 第37-38页 |
4.9.1 厚藤在生理指标上的生态适应性 | 第37页 |
4.9.2 厚藤在叶片色素上的生态学适应 | 第37-38页 |
4.9.3 厚藤在脱落酸含量上的生态适应性 | 第38页 |
4.10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不同生境厚藤叶绿素荧光分析 | 第39-45页 |
5.1 厚藤幼苗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季节变化 | 第39页 |
5.2 厚藤幼苗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的季节变化 | 第39-40页 |
5.3 厚藤幼苗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季节变化 | 第40-41页 |
5.4 厚藤幼苗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季节变化 | 第41-42页 |
5.5 厚藤幼苗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的季节变化 | 第42-43页 |
5.6 讨论 | 第43-44页 |
5.7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六章 不同地区厚藤养分分析 | 第45-55页 |
6.1 植株大量元素含量状况 | 第45-49页 |
6.1.1 厚藤在脱落酸含量上的生态适应性 | 第45-46页 |
6.1.2 厚藤各器官磷元素含量分析 | 第46页 |
6.1.3 厚藤各器官钾元素含量分析 | 第46-47页 |
6.1.4 厚藤各器官钙元素含量分析 | 第47-48页 |
6.1.5 厚藤各器官镁元素含量分析 | 第48-49页 |
6.2 植株钠盐分含量状况 | 第49-50页 |
6.2.1 厚藤各器官钠元素含量分析 | 第49页 |
6.2.2 厚藤各器官氯元素含量分析 | 第49-50页 |
6.3 土壤元素含量分析 | 第50-53页 |
6.3.1 土壤大量元素分析 | 第50-52页 |
6.3.2 土壤盐分含量分析 | 第52-53页 |
6.4 讨论 | 第53-54页 |
6.4.1 不同地区厚藤大量元素分配 | 第53页 |
6.4.2 不同地区厚藤钠氯元素分配 | 第53-54页 |
6.4.3 不同地区土壤养分分配 | 第54页 |
6.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七章 厚藤多指标综合评价 | 第55-61页 |
7.1 相关性分析 | 第55-58页 |
7.2 主成分分析 | 第58-59页 |
7.3 主成分综合评价 | 第59-60页 |
7.4 不同地区下厚藤生长指标、生理指标等隶属分析 | 第60-6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8.1 结论 | 第61-62页 |
8.1.1 厚藤生长结构对环境的响应 | 第61页 |
8.1.2 厚藤生理生化指标对环境的响应 | 第61页 |
8.1.3 厚藤叶片叶绿素荧光指标对环境的响应 | 第61-62页 |
8.1.4 厚藤养分比例对环境的响应 | 第62页 |
8.1.5 不同生长环境厚藤生长综合评价 | 第62页 |
8.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图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