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论文

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湖北地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选题依据第10-12页
        1.2.1 营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0-11页
        1.2.2 课程体系建设是营地持续发展的保障第11页
        1.2.3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第11-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页
        1.3.2 实践意义第12-13页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3页
        1.4.1 研究目标第13页
        1.4.2 研究内容第13页
    1.5 研究方法第13-16页
        1.5.1 文献资料法第13页
        1.5.2 调查问卷法第13-15页
        1.5.3 专家访谈法第15页
        1.5.4 数据统计法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1页
    2.1 主要概念界定第16-18页
        2.1.1 营地教育的概念第16页
        2.1.2 课程的概念第16页
        2.1.3 课程体系的概念第16-17页
        2.1.4 营地教育的性质与特征第17-18页
    2.2 研究现状第18-21页
        2.2.1 国内外营地教育研究现状第18-19页
        2.2.2 国内外营地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状况第19-20页
        2.2.3 文献点评第20-21页
3 营地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3.1 心理学理论第21-23页
        3.1.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第21-22页
        3.1.2 多元智能理论第22-23页
    3.2 教育学理论第23-25页
        3.2.1 体验教育理论第23页
        3.2.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3页
        3.2.3 自然教育理论第23-25页
4 课程体系构成要素分析第25-28页
    4.1 课程目标第25页
    4.2 课程内容第25-26页
    4.3 课程实施第26页
    4.4 课程评价第26-27页
    4.5 课程体系要素分析的启示第27-28页
5 湖北省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第28-40页
    5.1 湖北省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效第29-31页
        5.1.1 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第29-30页
        5.1.2 形成主题系列课程第30页
        5.1.3 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第30-31页
    5.2 湖北省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31-40页
        5.2.1 缺乏对课程目标的认知第36-37页
        5.2.2 在课程内容上的问题第37-38页
        5.2.3 整体师资水平不高第38页
        5.2.4 课程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缺乏认知第38-40页
6 发达国家及地区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经验与启示第40-44页
    6.1 发达国家及地区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经验第40-42页
        6.1.1 美国童子军课程体系建设经验第40-41页
        6.1.2 香港童军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第41-42页
        6.1.3 台湾童子军课程体系建设经验第42页
    6.2 发达国家及地区营青少年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第42-44页
        6.2.1 营地教育课程设置应全面化第42页
        6.2.2 营地教育课程目标应明细化第42-43页
        6.2.3 营地教育课程结构凸显层次化第43页
        6.2.4 营地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制度化第43-44页
7 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第44-63页
    7.1 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第44-45页
        7.1.1 遵循营员为本的原则第44页
        7.1.2 遵循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原则第44页
        7.1.3 遵循递进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原则第44-45页
    7.2 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目标第45-48页
        7.2.1 营地教育课程目标设定的依据第45-46页
        7.2.2 营地教育课程目标设定第46-48页
    7.3 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内容构建第48-50页
        7.3.1 营地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原则第48-49页
        7.3.2 营地教育课程设置的模式第49页
        7.3.3 营地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第49-50页
    7.4 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实施规范第50-51页
        7.4.1 领导管理体制的建设规范第50-51页
        7.4.2 师资队伍的建设规范第51页
        7.4.3 实施环境的建设规范第51页
    7.5 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评价构想第51-54页
        7.5.1 营地教育的课程目标评价第52页
        7.5.2 营地教育的课程内容评价第52页
        7.5.3 营地教育的课程过程评价第52-53页
        7.5.4 营地教育的课程效果评价第53页
        7.5.5 徽章制度的建设构想第53-54页
    7.6 营地教育课程的设计实践第54-63页
        7.6.1 营地教育的课程设置依据第54页
        7.6.2 营地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第54-57页
        7.6.3 营地教育的课程目标设置第57-60页
        7.6.4 营地教育的课程内容编制第60页
        7.6.5 营地教育的课程实施方法第60-61页
        7.6.6 营地教育的课程考核与评价第61-63页
8 结论与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件1第68-69页
附件2第69-72页
附件3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国GCSE体育考试对信阳市体育中考的启示
下一篇:有效教学视野下华文教学课堂管理研究--以菲律宾光启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