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施工论文

线路工程对季冻区草炭土湿地地下水环境效应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草炭土湿地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线路工程对湿地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第17-18页
        1.2.3 线路工程对水环境影响研究第18-20页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地表水—地下水系统分析第22-32页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第22-26页
        2.1.1 地质形成历史第22-23页
        2.1.2 水文与气候条件第23-24页
        2.1.3 地形地貌特征第24页
        2.1.4 研究区的植被第24-25页
        2.1.5 研究区草炭土成因分析第25-26页
    2.2 研究区地表水—地下水系统分析第26-29页
        2.2.1 研究区地表水系统分析第26-28页
        2.2.2 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分析第28-29页
    2.3 研究区地球物理特征第29-31页
    2.4 研究区环境现状及研究的必要性第31页
        2.4.1 草炭土湿地目前正面临的一些问题第31页
        2.4.2 水环境目前正面临的一些问题第31页
        2.4.3 研究的必要性第31页
    2.5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线路工程对草炭土湿地水系连通性的影响研究第32-42页
    3.1 湿地水系连通性的概念第32页
    3.2 本文对水系连通性的研究思路第32页
    3.3 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第32-34页
        3.3.1 水位评价法第32-34页
        3.3.2 其他指标评价法第34页
    3.4 线路工程对草炭土湿地水系连通性的影响第34-40页
        3.4.1 水位监测第34-35页
        3.4.2 水位监测资料及水系连通性计算结果第35-38页
        3.4.3 结果分析第38-40页
    3.5 湿地连通性概念第40-41页
    3.6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线路工程对草炭土湿地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第42-66页
    4.1 草炭土湿地水质目前正面临的问题第42页
    4.2 研究方案设计及取样第42-45页
        4.2.1 地下水采样点布置第42-43页
        4.2.2 样品采集方法第43页
        4.2.3 样品保存方法第43-45页
    4.3 非重金属检测指标水化学分析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5-58页
        4.3.1 非重金属检测结果第46-50页
        4.3.2 非重金属检测结果分析第50-58页
    4.4 线路工程对草炭土湿地地下水重金属(包括砷As)含量影响分析第58-64页
        4.4.1 重金属(含As)检测结果第58-59页
        4.4.2 重金属(含As)检测结果分析第59-64页
    4.5 草炭土湿地地下水Fe、Mn含量较高的原因第64-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水岩作用模拟研究第66-72页
    5.1 草炭土湿地地区地下水中矿物相饱和指数计算第66-68页
    5.2 草炭土湿地地下水中Fe、Mn的存在形态模拟第68-70页
        5.2.1 Fe存在形态及原因分析第68-70页
        5.2.2 Mn存在形态及原因分析第70页
    5.3 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科研项目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武隆隧道岩溶重点发育区溶蚀特征研究
下一篇:基于PyroSim的汽车火灾预警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