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新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1-16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5-16页
    三、研究内容第16-17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页
        (三)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五、研究的重难点、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8-20页
        (一)研究的重难点第18-19页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9页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20-26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20-23页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第20页
        (二)高校“双一流”建设第20-22页
        (三)高校科技创新第22-23页
    二、理论基础第23-26页
        (一)创新理论第23页
        (二)技术创新理论第23-24页
        (三)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第24-26页
第三章 新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证分析第26-46页
    一、新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第26-33页
        (一)新疆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现状第26-28页
        (二)新疆高校科技创新产出现状第28-30页
        (三)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第30-31页
        (四)新疆高校科技创新支撑现状第31-33页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第33-34页
    三、评价指标设计原则第34-35页
    四、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5-37页
    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7-38页
    六、数据采集与处理第38页
    七、综合评价分析第38-46页
        (一)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第38-39页
        (二)方差贡献分析第39页
        (三)因子旋转矩阵第39-41页
        (四)主因子得分系数及综合得分排名第41-44页
        (五)新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第44-46页
第四章 新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46-56页
    一、研究设计第46-47页
        (一)研究对象第46页
        (二)研究方法第46-47页
    二、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第47-50页
        (一)样本的选定及数据来源第47页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47-50页
    三、计分方式和信效度检验第50-51页
        (一)计分方式第50-51页
        (二)信效度检验第51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第51-56页
        (一)高校教师对新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认识第51-52页
        (二)影响新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第52-53页
        (三)提升新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第53-55页
        (四)结论第55-56页
第五章 提升新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第56-61页
    一、确保新疆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第56-57页
        (一)加大科技创新要素投入力度第56页
        (二)拓宽科技创新经费来源渠道第56-57页
        (三)落实科技创新活动的放管服第57页
    二、加强新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第57-58页
        (一)稳定人才与培养人才是核心第57页
        (二)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是重点第57-58页
        (三)创新科技人才创新体制机制是基础第58页
    三、强化新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服务第58-59页
        (一)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体制第58页
        (二)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发展建设第58-59页
        (三)积极推进新疆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第59页
    四、营造良好的新疆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第59-61页
        (一)营造良好的科技基础条件与政策环境第59-60页
        (二)积极推进新疆高校建设“双一流”建设第60页
        (三)积极参与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第60-61页
结论及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介第70-71页
导师评语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初中生生物学习动机调查分析及提升策略--以石河子市两所中学为例
下一篇:工业工程方法在高校食堂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H校食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