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意象教学刍议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0页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7-8页
        1.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弊端第7页
        2.构建“意象教学法”,引领古诗词教学改革第7-8页
    (二) 意象教学法研究的现状第8-9页
        1.古诗词教学法的多种成果第8页
        2.关于“意象教学法”的已有研究第8-9页
    (三) 研究方法第9-10页
一、“意象”的概念与内涵第10-14页
    (一) “意象”概念的发展第10-11页
        1.意象的内涵第10页
        2.意象的演变第10-11页
    (二) 古诗词中意象的内涵第11-14页
二、意象教学意义与实践目标第14-19页
    (一) 以“象”带“意”,培养学生的鉴赏与分析能力第14-15页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14页
        2.知人论世,加深理解第14页
        3.分析意象,把握意境第14-15页
        4.掌握技巧,表现手法第15页
    (二) 以“意”领“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15-16页
        1.重视诵读的重要性第15页
        2.重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第15-16页
    (三) 纵贯“意象”,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第16-19页
三、初中语文教材中“意象”的类型及象征意义第19-24页
    (一) 关于植物的意象第19-20页
    (二) 关于动物的意象第20页
    (三) 关于日月星辰的意象第20-21页
    (四) 风、雨、水意象第21页
    (五) 酒等其他意象第21-24页
        1.借酒怡情——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辞倒第22页
        2.解愁忘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第22页
        3.送友饯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第22-24页
四、意象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第24-27页
    (一) 重感性,叠加整合建立整体感知第24-25页
    (二) 重典型,归纳积累丰富意象群落第25页
    (三) 重联系,经由想象和联想拓展思维第25-26页
    (四) 重对比,借移情引发共鸣第26页
    (五) 重体悟,以诵读统合身心第26-27页
结语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29页

论文共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研究
下一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名画实景体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