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构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缘起第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第14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4-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2 研究思路第15页
    1.5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1.5.1 生态第15页
        1.5.2 生态课堂第15-16页
        1.5.3 课堂生态第16页
        1.5.4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第16-17页
第二章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特征第17-22页
    2.1 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第17-18页
        2.1.1 教育生态学第17页
        2.1.2 人本理念第17-18页
    2.2 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第18-20页
        2.2.1 课堂生态因子协同共生第18页
        2.2.2 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关系和谐第18页
        2.2.3 教学资源丰富性及学习内容生活化第18-19页
        2.2.4 教学过程动态开放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19页
        2.2.5 评价方式多元性并促进人的持续发展第19-20页
    2.3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第20-22页
        2.3.1 课堂环境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第20页
        2.3.2 师生地位平等,在交流互动中感悟文学意蕴第20页
        2.3.3 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小学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第20-21页
        2.3.4 重视学生自主体验,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第21页
        2.3.5 教与学相辅相成,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第21-22页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堂非生态现象第22-31页
    3.1 课堂环境单调压抑,影响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第22-24页
        3.1.1 班级规模偏大,难以照顾全班学生的学习第22-23页
        3.1.2 秧田式座位编排,学生处于被动控制地位第23页
        3.1.3 语文教具材料单一,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被忽略第23-24页
    3.2 课堂人际关系不太和谐,导致气氛沉闷第24-25页
        3.2.1 师生互动不够,忽视学生的自主感受第24-25页
        3.2.2 生生交流较少,合作学习能力较弱第25页
    3.3 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束缚学生的思维第25-27页
        3.3.1 过于注重语文文本,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第25-26页
        3.3.2 偏重语文课内知识,忽视课外拓展第26-27页
    3.4 课堂教学过程机械僵化,阻碍学生自主发展第27-29页
        3.4.1 遵从教学预设,忽视生成空间第27-28页
        3.4.2 教师过度讲解,学生缺乏领悟第28-29页
    3.5 课堂教学评价单一,制约语文教学的改进第29-31页
        3.5.1 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单一第29页
        3.5.2 评价内容片面,方式单一第29-31页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课堂非生态现象的归因分析第31-36页
    4.1 忽视耐度定律,抑制学生语文学习空间第31-32页
        4.1.1 过大的班级规模,易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第31页
        4.1.2 固定的座位编排,限制师生互动空间第31-32页
    4.2 忽视生态位原理,语文课堂生态主体关系不太融洽第32页
        4.2.1 师生关系欠和睦,易产生情感疏远第32页
        4.2.2 生生关系欠协调,不良竞争时有发生第32页
    4.3 忽视多样性原理,影响语文课堂生态的稳定第32-33页
        4.3.1 教学内容比较片面,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第33页
        4.3.2 教学评价不够系统,制约师生共同进步第33页
    4.4 忽视场效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33-34页
        4.4.1 语文教学情境缺失,学生难以融入课堂第33-34页
        4.4.2 语文情感场被忽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第34页
    4.5 局限于“局部生境效应”,导致语文课堂缺乏活力第34-36页
        4.5.1 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缺失第34-35页
        4.5.2 学生的主体意识淡薄,未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第35-36页
第五章 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基本路径第36-48页
    5.1 形成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尊重个体生命第36-37页
        5.1.1 创设舒适自由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36页
        5.1.2 注重教学用具的丰富多样,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第36-37页
    5.2 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形成心灵互动的情感环境第37-39页
        5.2.1 理解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37-38页
        5.2.2 注重合作交流,促进生生之间良性发展第38-39页
    5.3 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39-43页
        5.3.1 融生活于教学,引发情感共鸣第39-40页
        5.3.2 结合文本内容,渗透人文教育第40-42页
        5.3.3 树立大语文思想,拓宽学习资源第42-43页
    5.4 构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过程,增添课堂生命活力第43-46页
        5.4.1 关注生成,尊重个性理解第43-44页
        5.4.2 注重自主感悟,品味文学艺术第44-45页
        5.4.3 鼓励质疑探究,激活思维第45-46页
    5.5 建立多元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师生共同发展第46-48页
        5.5.1 评价主体多元第46-47页
        5.5.2 评价内容多面第47页
        5.5.3 评价方式多样第47-48页
第六章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A第53-54页
附录B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物必修知识中典型错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小学“微作文”教学实践研究--以常州市兰陵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