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分析 | 第15-41页 |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数据分析 | 第15-34页 |
一 在学习和择业方面的诚信状况数据分析 | 第15-19页 |
二 在生活方面的诚信状况数据分析 | 第19-26页 |
三 对待家长和老师的诚信状况数据分析 | 第26-30页 |
四 网络社交中的诚信状况数据分析 | 第30-32页 |
五 面对物质利益的诚信状况数据分析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及问题的整体表现 | 第34-41页 |
一 在学习和择业就业方面诚信度的表现 | 第35页 |
二 社会中以及人际关系方面失信的表现 | 第35-37页 |
三 与家长和老师相处方面的诚信度表现 | 第37-38页 |
四 网络社交中的诚信度表现 | 第38-39页 |
五 争取物质利益方面诚信度表现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9页 |
第一节 诚信制度不完善及其建立基础不牢固 | 第41-43页 |
一 诚信制度规则不明确 | 第41-42页 |
二 诚信制度贯彻形式单一 | 第42页 |
三 诚信制度建立基础不牢固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诚信氛围不浓厚及其针对性不强 | 第43-45页 |
一 以冷漠心理为主的社会心理普遍存在 | 第43页 |
二 校园诚信环境重视度不够 | 第43-44页 |
三 网络环境诚信氛围不浓厚 | 第44-45页 |
第三节 诚信观念认识不到位及其道德本体论意义不明确 | 第45-46页 |
一 个人诚信观念认识不到位 | 第45-46页 |
二 诚信的本体论意义不明确 | 第46页 |
第四节 诚信教育机制不健全及其落实效果不明显 | 第46-49页 |
一 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机制不系统 | 第46-47页 |
二 诚信教育的关键环节把控不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探析 | 第49-55页 |
第一节 完善高校诚信制度 | 第49-50页 |
一 把诚信内容和贯彻形式都纳入制度体系 | 第49页 |
二 重视诚信制度建立的个体道德自觉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营造大学生诚信氛围 | 第50-51页 |
一 塑造大学生的诚信现实生活环境 | 第50-51页 |
二 构建大学生网络诚信平台 | 第51页 |
第三节 转变大学生诚信观念 | 第51-53页 |
一 大学生应正确看待诚信 | 第51-52页 |
二 大学生要克服不当心理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完善诚信教育机制 | 第53-55页 |
一 社会、学校、家庭诚信教育机制多管齐下 | 第53-54页 |
二 抓住诚信教育关键环节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