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1-13页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理论文献综述第14-2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3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3-24页
        1.3.1 研究思路第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4 文章的结构安排第24-25页
    1.5 创新点及不足第25-26页
第二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理论概述第26-41页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第26-32页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第26-27页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第27-29页
        2.1.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般发展路径第29-30页
        2.1.4 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选择原则第30-32页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基础理论第32-37页
        2.2.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第32-33页
        2.2.2 比较优势理论第33页
        2.2.3 主导产业理论第33-34页
        2.2.4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第34-35页
        2.2.5 技术创新理论与产业技术范式理论第35-36页
        2.2.6 增长极理论第36-37页
    2.3 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基础理论第37-39页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7页
        2.3.2 循环经济理论第37-38页
        2.3.3 生态经济学相关理论第38-39页
    2.4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理论联系第39-41页
第三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第41-82页
    3.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41-42页
    3.2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第42-55页
        3.2.1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概况第42-51页
        3.2.2 鄱阳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况第51-53页
        3.2.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53-55页
    3.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SWOT分析第55-77页
        3.3.1 优势分析第55-64页
        3.3.2 劣势分析第64-68页
        3.3.3 机遇分析第68-72页
        3.3.4 威胁分析第72-77页
    3.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分析矩阵第77-79页
    3.5 引入生态因素的SWOT-NPEST环境分析与对策第79-82页
第四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82-102页
    4.1 生态评价下的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82-88页
        4.1.1 经济效益指标第84-85页
        4.1.2 社会效益指标第85-86页
        4.1.3 生态效益指标第86-87页
        4.1.4 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表第87-88页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第88-96页
        4.2.1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第88-89页
        4.2.2 层次分析法(AHP)的权重计算第89-96页
    4.3 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第96-102页
        4.3.1 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第96-97页
        4.3.2 主要评价指标比较第97-102页
第五章 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第102-115页
    5.1 美国第102-104页
    5.2 欧洲发达国家第104-107页
    5.3 亚洲发达国家第107-110页
    5.4 经验的借鉴意义和相关启示第110-115页
        5.4.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重视政府在产业选择和培育上的重要作用第110-111页
        5.4.2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发挥多种政策措施的协同作用第111-112页
        5.4.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打造科技在核心竞争力中的引领作用第112页
        5.4.4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明确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第112-113页
        5.4.5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握新技术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第113-115页
第六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第115-131页
    6.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本构想第115-121页
        6.1.1 产业发展对策的基本原则第115页
        6.1.2 湖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构想第115-121页
    6.2 建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协同机制第121-131页
        6.2.1 政策供给:建立综合的政策管理机制第121-126页
        6.2.2 市场建设:健全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第126-127页
        6.2.3 产业提升:建全内涵的产业发展机制第127-128页
        6.2.4 生态引导:建立长效的生态建设机制第128-131页
结论与展望第131-134页
    研究结论第131-132页
    研究展望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公司90后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下一篇: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